原文:
一清到底有精神,管取平生富貴真。澄濁求清清得去,時來寒穀也生春。
譯文:
五行清純到底而有精神活力,必定能一生富貴真實不虛。
澄清濁氣以追求清氣,當濁氣去除後,即使身處寒冷的山穀,也能迎來春天的生機。
注解:
“一清到底”指命局五行純粹、十神配置有序,無衝克混雜,能量流通順暢。
“管取”意為必定。“澄濁求清”指通過命局自身組合或歲運調節,化解濁氣五行衝突),轉化為清氣和諧流通)。
此句強調清局的貴顯及濁局轉化的可能性,是清濁理論的核心綱領。
原文:
清者,不必一氣成局之謂也。如正官之格,身旺有財,身弱有印,並無傷官七殺。縱有比肩食神財殺印綬雜之,皆循序得所,有安頓。或作閒神,不來破局,乃為一清。又要有精神,有氣勢,不枯不弱,方佳。
譯文:
所謂清氣,並非指必須單一五行成局。
比如正官格,日主強旺時有財星相生助官),日主衰弱時有印星生扶護官),且沒有傷官、七殺來破壞官星。
即使有比肩、食神、財星、七殺、印綬等混雜其中,隻要它們依次各得其所,有恰當的安頓。
或者作為閒神,不破壞格局,就是清氣。
還需要有精神、有氣勢,不枯萎不衰弱,才稱得上好。
注解:
“一氣成局”指某一五行獨旺成專旺格如曲直格)。
此段打破“清即純粹單一”的誤解,強調清的核心是“有序無破”。
“正官之格”為例:身旺用財生官、身弱用印護官,其他十神即使存在,若不破格如傷官克官、七殺混官),或僅為“閒神”對格局無破壞作用的五行),即為清。
“精神氣勢”指五行有生扶而不衰弱,是清局貴顯的前提。
原文:
濁非五行並出之謂也。如正官格,身弱殺食雜之,不能傷我之官,反與官生不和。印綬雜之,不能扶我之身,反與財星相伐,俱為濁局。或得一神有力,或行運得所,掃其濁氣,皆為澄濁求清,亦富貴之命。
譯文:
所謂濁氣,並非指五行全部出現。
比如正官格,日主衰弱時,七殺、食神混雜其中,不能克製我的官星,反而與官星產生矛盾。
印綬混雜其中,不能生扶我的日主,反而與財星相互攻伐,這些都是濁局。
如果有一個有力的五行能製化,或者行運得當,掃除濁氣,都是澄濁求清,也能成為富貴之命。
注解:
“五行並出”指八字中五行俱全。
此段明確濁的核心是“無序相破”。
以正官格身弱為例:七殺官之忌)與食神官之克)混雜,不僅不製官,反而擾亂官星;印本應生身,卻與財星克印)相戰,無法護官,均為濁。
“澄濁求清”指通過有力之神如用比劫製殺、用財星化食)或有利歲運如行印運護官)化解衝突,濁局可轉為貴局。
原文:
滿盤濁氣令人苦,一局清枯也苦人。半濁半清無去取,多成多敗度晨昏。
譯文:
滿盤都是濁氣的命局會讓人一生困苦,一局雖清卻枯萎無力的也會讓人困苦。
半濁半清而無法取舍的命局,往往成敗不定,在晨昏交替中虛度光陰。
注解:
“滿盤濁氣”指五行嚴重衝突、破格無製如傷官見官無印化)。
“清枯”指雖五行純粹但衰弱無生扶如孤官無財印)。
“半濁半清”指清濁力量相當,無明確用神,無法化解衝突,導致運勢起伏。
此句概括了不同清濁狀態對命運的影響,強調平衡與活力的重要性。
原文:
柱中尋他清氣不出,行運又不能去濁氣,必是貧賤。若清而枯,弱而無氣,行運又不遇生地,亦清苦之人。至於濁氣又難去,清氣又不真,行運又不遇清氣,又不脫濁氣,此則成敗不一。
譯文:
八字中找不到一點清氣,行運又不能去除濁氣,必定是貧賤之命。
如果命局清純卻枯萎,衰弱無氣,行運又遇不到生扶之地,也是清苦之人。
至於濁氣難以去除,清氣又不純正,行運既遇不到清氣,又無法脫離濁氣,這種命局就會成敗不定。
注解:
“柱中”指八字原局。
“生地”指能生扶日主或用神的歲運如木弱行水運)。
此段強調原局與歲運的配合:原局濁而運不助,必貧賤;原局清而枯且運不扶,必清苦;清濁混雜且運不調,必成敗無常。
進一步闡明清濁理論需結合歲運動態分析,而非僅看原局。
總結:本章節主要講了。
《命理探源》中的“論清濁”是四柱命理學的核心理論之一,袁樹珊以《周易》陰陽平衡思想為根基,結合五行生克與十神配置,係統闡述了命局清濁的本質、判斷標準及調候方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核心內容可歸納如下:
一、清濁的本質與哲學內涵
1.自然規律的映射
清濁源自天地陰陽二氣的分化:清氣為五行有序流通如木生火、火生土),濁氣為五行衝克混雜如金克木、水克火)。
這一概念與《滴天髓》“一清到底顯精神,管教平生富貴真”的思想一脈相承,強調命局需如自然般純淨和諧,避免偏枯失衡。
哲學淵源:清濁與“順逆”“寒暖燥濕”共同構成命理四大準則,其中清濁側重五行純粹性,寒暖燥濕側重氣候調和,順逆側重能量趨勢,四者相互關聯又各有側重。
命理引申:清者貴顯,濁者貧賤,半清半濁則多波折。
清氣足者如“清江流”,五行清純不雜,用神得力;濁氣重者如“恒河濁”,五行混戰,忌神當權。
2.五行與十神的屬性關聯
清氣特征:
五行生化有序,無破格忌神如官殺混雜、食傷並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