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四時之運,相生而成,亦有相克而成。生而不克,何以能循環迭運而不窮。克者,所以節而止之。使之收斂,以為發泄之基。故曰:天地節而四時成。即以木論,木盛於夏、殺於秋,使外之所發泄者收藏於內,是殺正所以為生也。
譯文:
四季的運行,既因相生而形成,也因相克而成就。
若隻有生而沒有克,怎能循環運轉不息。
克的作用,是節製收斂,使其積蓄能量,作為下次生發的基礎。
所以說:天地有節製,四季才得以形成。
就以木為例,木在夏季旺盛生長,秋季受克製收斂,使外在發散的能量收藏於內,這種克製正是為了下次生長。
注解:
“四時之運”指春夏秋冬的流轉。此段核心是“生克相成”:生為發散,克為收斂,二者缺一不可。
如木春生夏旺)遇秋金克,並非毀滅,而是“收斂為發泄之基”,如同植物秋冬落葉儲能,為來年生長蓄力。
“天地節而四時成”引自《周易·節卦》,強調克製的節度作用是自然循環的關鍵。
原文:
大易以收斂為性情之實,以兌為萬物所說,至哉言乎?譬如人之養身,固以飲食為生,然使飲之食之,而不使稍饑以有待,人壽其能久乎?是以生與克同用,克與生同功。
譯文:
《周易》認為收斂是事物本性的實質,以兌卦象征萬物喜悅,這話多麼精辟啊!
好比人保養身體,固然靠飲食滋養,但如果隻吃不餓,沒有節製,人能長壽嗎?
因此生和克同樣重要,克和生功效相同。
注解:
“大易”指《周易》,“兌”為八卦之一,象征喜悅,此處指收斂得當則萬物安寧。
以“飲食與饑餓”為喻,說明生飲食)需克饑餓節製)配合,否則失衡。
此段強調生克不可偏廢,克是生的必要條件,呼應“殺正所以為生”的觀點。
原文:
然以五行而統論之,則水木相生,金木相克。以五行之陰陽分配之,則生克之中又有異同。此所以水同生木,而印有偏正。金同克木,而局有官殺也。
譯文:
但若從五行整體來看,水木是相生關係,金木是相克關係。
按五行的陰陽屬性劃分,生克之中又有差異。
這就是為什麼同樣是水生木,卻有偏印和正印之分;同樣是金克木,卻有正官和七殺之彆。
注解:
“統論”指整體看五行生克規律如水生木、金克木)。
“陰陽分配”引入天乾陰陽屬性,導致同一生克關係有差異:水壬陽水、癸陰水)生木,壬水為偏印、癸水為正印;金庚陽金、辛陰金)克木,庚金為七殺、辛金為正官。
此段為下文官殺、偏正印的區彆鋪墊。
原文:
印綬之中,偏正相似,陰陽相生之殊可置勿論。而相克之內一官一殺,賢慝判然,其理不可不細詳也。
譯文:
印綬之中,偏印和正印作用相似,陰陽相生的差異可以暫且不論。
但相克關係中的正官和七殺,善惡分明,其中道理必須詳細說明。
注解:
“印綬”為生我之五行水對木而言),偏印壬水)與正印癸水)均為生扶,差異較小。
“官殺”為克我之五行金對木而言),正官辛陰金)為“賢”溫和克製),七殺庚陽金)為“慝”凶暴克製),善惡分明,是重點分析對象。
原文:
即以甲乙庚辛言之,甲者陽木也,木之生氣也。乙者陰木也,木之形質也。庚為陽金,秋天肅殺之氣也。辛為陰金,人間五金之質也。
譯文:
就以甲乙木、庚辛金為例,甲是陽木,代表木的生長之氣;乙是陰木,代表木的形體實質。
庚是陽金,代表秋天的肅殺之氣;辛是陰金,代表人間金屬的實體。
注解:
通過天乾陰陽屬性具象化:甲木陽)為無形的生長力如樹木的生機),乙木陰)為有形的形體如樹乾枝葉);庚金陽)為無形的肅殺之力如秋風),辛金陰)為有形的金屬如刀斧)。
此為區分官殺作用的基礎。
原文:
木之生氣寄於木,而行於天,故逢秋令肅殺之氣,而銷克殆儘。而金鐵刀斧,反不能傷。木之形質,遇金鐵刀斧斬伐無餘,而肅殺之氣。隻可外掃落葉,而根柢愈固。此所以甲以庚為殺,以辛為官,而乙則反是也。火與金亦然。
丙為陽火,融和之氣也。丁為陰火,薪傳之火也。秋天肅殺之氣,逢陽和而融之,而五金不畏陽和。人間金鐵之質,逢薪火而鎔之,而秋氣不畏薪火。餘可類推矣。
譯文:
木的生氣依附於木而運行於天地間,所以遇到秋天的肅殺之氣庚金),會被徹底克製;而金屬刀斧辛金)反而不能傷害它。木的形體實質,遇到金屬刀斧辛金)會被砍伐殆儘,而肅殺之氣庚金)隻能掃去表麵落葉,使根基更穩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就是甲木以庚金為七殺、以辛金為正官,而乙木則相反的原因。
火與金的關係也是如此。
丙是陽火,代表融和之氣;丁是陰火,代表燃燒的薪火。
秋天的肅殺之氣庚金)遇到丙火會被化解,而金屬實體不怕丙火;人間金屬辛金)遇到丁火會被熔化,而肅殺之氣不怕丁火。
其餘五行可依此類推。
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