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閱微草堂筆記》雲:世傳推命始於李虛中,其法用年月日而不用時,蓋據昌黎所作《虛中墓誌》也。
譯文:
《閱微草堂筆記》說:世間傳說推命之術始於李虛中,他的方法隻用年、月、日而不用時辰,大概是根據韓愈所寫的《李虛中墓誌銘》。
注解:
“李虛中”為唐代命理學家,被認為是八字推命術的早期代表人物。
“昌黎”即韓愈,唐代文學家,曾為李虛中作墓誌銘。
“《虛中墓誌》”指韓愈所撰《殿中侍禦史李君墓誌銘》,是記載李虛中推命方法的重要文獻。
原文:
其書《宋史·藝文誌》著錄,今已久佚。惟《永樂大典》載《虛中命書》三卷,尚為完帙。所說實兼論八字,非不用時,或疑為宋人所偽托,莫能明也。
譯文:
他的著作在《宋史·藝文誌》中有記載,如今早已失傳。
隻有《永樂大典》收錄的《虛中命書》三卷,還算完整。
書中內容實際上兼論八字,並非不用時辰,有人懷疑這是宋代人偽造的,無法弄清楚。
注解:
“《宋史·藝文誌》”為《宋史》中的典籍目錄部分,著錄曆代文獻。
“《永樂大典》”為明代大型類書,保存了大量失傳文獻。
“八字”指生辰八字,即年、月、日、時四柱乾支,此處強調《虛中命書》涉及時辰。
“偽托”指假托他人之名創作,反映後世對《虛中命書》作者的爭議。
原文:
然考《虛中墓誌》,稱其最深於五行書,以人始生之年月日所直日辰枝乾,相生勝衰死生,互相斟酌,推人壽夭貴賤,利不利雲雲。
譯文:
但考證《李虛中墓誌銘》,文中)說他最精通五行之學,根據人出生的年、月、日所對應的日辰乾支,通過乾支間的)相生、相克、盛衰、生死關係),相互斟酌考量,推斷人的壽命長短、地位高低、吉凶禍福等等。
注解:
“五行書”指研究五行生克理論的書籍,是命理推命的基礎。
“所直日辰枝乾”即所對應的日辰乾支,“直”通“值”,此處“日辰”實指時辰,體現李虛中推命包含時辰。
“相生勝衰死生”指五行乾支間的相生、相克勝)、興盛、衰亡、生死關係,是推命的核心邏輯。
原文:
按天有十二辰,故一日分為十二時。日至某辰,即某時也,故時亦謂之日辰。國語星與日辰之位,皆在北維是也。
譯文:
按說天上有十二辰,所以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
太陽運行到某辰,就是某時,因此時辰也稱為日辰。
《國語》中說“星與日辰的位置,都在北方的維度”,就是這個意思。
注解:
“十二辰”指地支的子至亥十二支,對應天上的十二個方位,是時辰劃分的天文依據。
“日至某辰,即某時”明確“辰”與“時”的對應關係,說明“日辰”即時辰。
“《國語》”為先秦典籍,此處引用其文證明“日辰”與天文、時間的關聯。
原文:
詩跂彼織女,終日七襄,孔穎達疏。從旦暮七辰一移,因謂之七襄,是日辰即時之明證。
譯文:
《詩經》“跂彼織女,終日七襄”,孔穎達的疏注說。從早晨到傍晚,七個時辰移動一次,因此稱為“七襄”,這是“日辰”就是時辰的明確證據。
注解:
“《詩》”即《詩經》,“跂彼織女,終日七襄”出自《詩經·小雅·大東》,描述織女星的運行。
“孔穎達疏”指唐代孔穎達對《詩經》的注解,疏為解釋經義的文字。
“七襄”指織女星在一天中移動七個時辰的位置,此處通過疏注證明“辰”即時辰。
原文:
楚詞吉日兮良辰。王逸注:日謂甲乙,辰謂寅卯,以辰與日分言,尤為明白。
譯文:
《楚辭》“吉日兮良辰”,王逸注解說:“日指甲乙等天乾,辰指寅卯等地支”,將辰與日分開說明,更為清楚。
注解:
“《楚詞》”即《楚辭》,“吉日兮良辰”出自《九歌·東皇太一》,描寫祭祀的美好時日。
“王逸注”指東漢王逸對《楚辭》的注解,明確“日”為天乾、“辰”為地支,二者分屬,進一步佐證“辰”與時間時辰)的關聯。
原文:
據此以推,似乎所直日辰四字,當連上年月日為句,後人誤屬下文為句,故有不用時之說耳。
譯文:
根據這些來推斷,似乎“所直日辰”四個字,應當與前麵的“年月日”連為一句,後人錯誤地將其歸屬到下文,因此才有了李虛中推命)不用時辰的說法。
注解:
“連上年月日為句”指正確斷句應為“以人始生之年月日所直日辰枝乾”,即年、月、日、時日辰)均包含在內。
“誤屬下文為句”指後人錯誤斷句,將“所直日辰枝乾”與後文連綴,割裂了時辰與年月日的關聯,導致“不用時”的誤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原文:
餘撰《四庫全書》總目,亦謂虛中推命不用時,尚沿舊說。今附著於此,以誌吾過。
譯文:
我撰寫《四庫全書總目》時,也說李虛中推命不用時辰,還沿襲了舊有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