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漢書·藝文誌》雲:探知五星日月之會、凶厄之患、吉隆之善,其術皆出焉。此聖人知命之術也。
譯文:
《漢書·藝文誌》說:探究知曉金、木、水、火、土五星與太陽、月亮的運行交會,以及災禍困厄的憂患、吉祥興隆的好事,相關的方術都源於此。這是聖人了解天命的方術啊。
注解:
1.《漢書·藝文誌》:東漢班固編撰的《漢書》中的篇目,是中國最早的係統性圖書目錄,收錄並分類先秦至西漢的典籍,兼具學術史價值。
2.五星日月之會:“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日月之會”即日月運行至同一區域的天文現象如朔望)。
古代天文曆法與術數相通,認為五星日月的運行交會與人間吉凶相關。
3.凶厄之患、吉隆之善:“凶厄”指災禍、困厄,“吉隆”指吉祥、興隆,二者分彆對應人間的吉凶兩類境遇,是古代術數預測的核心範疇。
4.其術皆出焉:“其術”指探究天文、預測吉凶的方術,“出焉”指源於“五星日月之會”的天文觀測與規律總結,體現古代“天人感應”思想,認為天文現象是人間吉凶的征兆。
5.聖人知命之術:“聖人”指古代被推崇的智慧者,“知命”即了解天命、知曉命運,此句強調這類方術在古人認知中,是聖人通過天文觀測把握天命、預判世事的手段。
總結:本章節主要講了。
《漢書·藝文誌》以天文觀測與術數預測的關聯為核心,係統闡述了古代“知命之術”的理論基礎、功能定位與文化意義,是理解中國傳統天人關係的關鍵文獻。
以下從五個維度展開詳細解析:
一、文獻背景:《漢書·藝文誌》的學術史價值
1.曆史地位
此段出自東漢班固編撰的《漢書·藝文誌》,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係統性圖書目錄,首次將先秦至西漢的典籍分為六類六藝、諸子、詩賦、兵書、數術、方技),構建了古代學術體係的框架。
數術類下設天文、曆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六小類,涵蓋天文曆法、星占、卜筮等內容,反映了漢代對“天命”的係統性認知。
2.學術價值
班固通過“探知五星日月之會”的表述,將術數的源頭追溯至天文觀測,揭示了古代科學天文曆法)與神秘文化術數預測)的交融。
強調“聖人知命之術”,體現了漢代“以天統人”的政治哲學,即通過天文現象論證統治合法性。
二、核心概念:天文觀測與術數的關聯
1.五星日月之會
天文內涵: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與日月的運行交會,如朔望日月同宮)、五星連珠等特殊天象。
文化意義:
古代認為此類天象是“天地交感”的標誌,如“五星連珠”被視為改朝換代的祥瑞如漢高祖劉邦稱帝時的“五星聚東井”)。
天文觀測不僅用於製定曆法如《太初曆》以“日月合璧、五星連珠”為曆元),更被賦予預測吉凶的功能。
2.術數的本質
定義:“術”指方術,“數”指氣數、數理,是通過陰陽五行生克製化推演人事吉凶的學問。
分類:
天文類:直接觀測星象以預測軍國大事如《史記·天官書》)。
五行類:以五行生克解釋自然與社會現象如《洪範五行傳》)。
蓍龜類:通過龜甲占卜或蓍草揲卦預測具體事件如《周易》)。
功能:
探知凶厄之患:如彗星出現預示戰亂,日食象征君主失德。
預判吉隆之善:如歲星木星)順行預示五穀豐登,月暈環抱預示和平安寧。
三、思想內核:天人感應的宇宙觀
1.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