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即”是連詞,表讓步關係,可譯為“即便、即使”,引出假設的有利境遇。
“貸”此處非“借貸”之義,而是“代替、替代”的意思,指主動為他人承擔或代做某事。
“修德”即修養品德,是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體係中的基礎環節。
原文:
能使人貴矣,不能勉之慎操。
譯文:
命運能讓人變得尊貴,也不能強迫他謹慎持守自身品行)。
注解:
“貴”此處指社會地位尊貴、身份顯赫,與前文“賤”形成對應,是古代社會中較高的身份狀態。
“勉”此處為“強迫、迫使”之義,區彆於“勉勵”的主動鼓勵含義,表被動施加影響。
“慎操”中“慎”指謹慎、慎重,“操”指操守、品行,“慎操”即謹慎地堅守自身的道德準則。
原文:
豈非人不聽汙隆於命,命實受益損於人。
譯文:
難道不是人不依從命運的困頓與興盛安排),反而是命運的好壞實際上由人的行為)來決定嗎?
注解:
“豈非”是文言文固定反問句式,可譯為“難道不是、莫非是”,用於加強反問語氣,引出核心觀點。
“汙隆”中“汙”指低陷、困頓,“隆”指隆起、興盛,二者合用,代指命運的困頓與興盛兩種不同境遇。
“聽”此處意為“依從、順從”,指被動接受命運的安排。
“益損”中“益”指益處、向好發展,“損”指損害、向壞發展,此處合指命運的好壞變化,強調人對命運的主動影響。
總結:本章節主要講了。
以上內容核心是朱子強在《畜德錄》中關於“命運與人”的觀點,主要講:
命運能決定人的外在境遇——可使人陷入窮困、地位低賤,也能讓人變得富有、身份尊貴;但命運無法左右人的內在選擇——不能阻止窮困者奮發立誌、低賤者磨礪品行,也不能代替富有者修養品德、尊貴者謹慎守德。
最終強調核心思想:人不必被動順從命運的困頓或興盛,反而人的自身行為奮誌、砥行、修德、慎操),才是決定命運好壞的關鍵。
喜歡命理探源【譯注】請大家收藏:()命理探源【譯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