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三十二則(二十八)_命理探源【譯注】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命理探源【譯注】 > 議論三十二則(二十八)

議論三十二則(二十八)(1 / 1)

【原文】:

又雲:思人心所以擾擾不定者,隻為不知命。陶淵明、白香山、蘇子瞻所以受用者,隻為知命。吾涉世數十年,而有時猶起計較之心。若信命不及者,深可愧也。

【譯文】:

曾國藩)又說:我思考人心之所以紛亂不安的原因。

隻因為不懂得命運的道理。

陶淵明、白居易、蘇軾之所以能內心安適、過得自在。

隻因為他們懂得命運的道理。

我經曆世事已經幾十年了。

但有時仍然會生出計較得失的心思。

像我這樣對命運的信奉還不夠透徹的人。

實在是非常慚愧啊。

【注釋】:

1.又雲:“雲”即“說”,“又雲”承接前文,指曾國藩在《求闕齋日記》中繼續發表觀點。

2.擾擾不定:形容人心紛亂不安、無法安定,“擾擾”為“紛亂、雜亂”之意。

3.知命:源自儒家“五十而知天命”《論語·為政》),此處指懂得命運的規律與事物發展的客觀趨勢,進而接納現實、心態平和。

4.陶淵明:東晉著名詩人,號五柳先生,厭倦官場紛爭,歸隱田園,以淡泊心態麵對生活,是“知命”而安的典型。

5.白香山:即唐代詩人白居易,晚年自號香山居士,仕途起伏後趨向閒適曠達,主張“知足常樂”,契合“知命”的心境。

6.蘇子瞻:即宋代文學家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雖屢遭貶謫,但能以豁達心態接納命運,寫下“一蓑煙雨任平生”等名句,是“知命”而樂觀的代表。

7.受用:此處指內心安適、過得自在,享受平和心境帶來的舒適狀態,而非物質層麵的“享用”。

8.涉世:指經曆世事、踏入社會,“涉”為“經曆、接觸”之意。

9.計較之心:指計較個人得失、盤算利害的心思,是“不知命”時容易產生的焦慮心態。

10.信命不及:指對命運的領悟、信奉不夠透徹、不夠到位,“不及”即“不夠、不到位”。

11.深可愧也:“深”表程度,意為“非常、實在”,整句指“實在讓人感到慚愧”,體現曾國藩自我反省的態度。

總結:本章節主要講了。

以上內容是曾國藩在《求闕齋日記》中圍繞“知命”展開的論述,可從“核心觀點提出”與“自我反省剖析”兩大維度詳細拆解,每個維度均包含具體的因果邏輯與細節支撐:

一、核心觀點:“知命與否”是心態安定的關鍵

曾國藩明確將“知命”作為判斷心態狀態的核心標準,通過“正反對比”闡述其對人心的影響:

1.“不知命”導致心態紛亂

他首先分析“人心擾擾不定”即內心紛亂不安、無法平靜)的根源——並非外在環境的乾擾,而是人“不知命”,也就是不懂得命運的客觀規律如事物發展的趨勢、個人境遇的限度),因無法接納現實中的不確定性,才會陷入焦慮、糾結,進而心態失衡。

這裡的“擾擾不定”並非短暫情緒波動,而是長期因“不理解命運”產生的持續不安狀態。

2.“知命”帶來內心安適

為佐證“知命”的價值,他列舉了三位曆史人物的例子,明確他們的“受用”內心安適、過得自在)源於“知命”:

陶淵明:東晉詩人,厭倦官場爭鬥後主動歸隱田園,不執著於仕途得失,以“采菊東籬下”的淡泊接納命運安排,體現“知命”後的平和;

白香山白居易):唐代詩人,晚年自號香山居士,曆經仕途起伏後放棄對功名利祿的執念,趨向閒適曠達,以“知足常樂”的心態麵對境遇,是“知命”後自在的代表。

蘇子瞻蘇軾):宋代文學家,一生屢遭貶謫,卻能跳出對“逆境”的抱怨,以“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接納命運波折,在困境中保持內心舒展,完美詮釋“知命”的力量。

曾國藩強調,這三人的“受用”並非依賴物質享受,而是“知命”帶來的精神層麵的安定。

二、自我反省:對照“知命”標準剖析自身不足

在提出觀點後,曾國藩結合自身經曆進行深刻自省,展現出自我批判的態度:

1.自身經曆與心態的矛盾

他坦言自己“涉世數十年”即踏入社會、經曆世事已幾十年),按常理應對“命”有更透徹的領悟,但現實是“有時猶起計較之心”——仍會時不時生出計較個人得失、盤算利害的心思比如糾結事情的結果是否符合自己預期、在意個人利益的增減),這種“計較”正是他之前所說的“不知命”的典型表現,與三位“知命”者的心態形成鮮明對比。

2.自我評判與愧疚感

基於這種矛盾,他對自己做出“信命不及”的評判——即自己對命運的領悟、信奉“不夠透徹、不到位”,沒有真正達到“知命”的境界。

進而生出“深可愧也”的感受,認為自己作為曆經世事的人,卻仍未擺脫“計較之心”,對比“知命”者的通透,實在值得慚愧。這種反省並非單純的自我否定,而是曾國藩“每日自省”修身習慣的體現,也呼應了《求闕齋日記》“求闕即正視不足)”的核心主旨。

喜歡命理探源【譯注】請大家收藏:()命理探源【譯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