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或問定命之說如何。曰:觀於古聖賢之窮夭貧賤,與愚不肖之富貴壽考者,而知之矣。設非定命,何不齊若是邪。曰:然則人之汲汲然畜其德,不惜其力者,又奚取邪。曰:此固所謂儘其道以俟命者爾。譬之飲食以養生,雖知壽夭之有命,而不可廢也。然而壽夭之殊,不以飲食厚薄矣。
【譯文】:
有人問“定命”的說法是怎樣的。
回答說:觀察古代聖賢之人處境困厄、早逝、貧窮、地位低下,和愚昧無能之人富貴、長壽的情況,就能明白“定命”的道理了。
如果不是命運預先注定,怎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彆呢。
又問:既然這樣,那人們急切地積累品德,不惜花費力氣去做,又有什麼意義呢。
回答說:這本來就是人們常說的“儘力踐行道義,等待命運安排”啊。
就像靠飲食來保養身體一樣,雖然知道長壽或早逝是命中注定的,但飲食養生卻不能放棄。
不過長壽和早逝的差異,並不會因為飲食的厚薄豐盛或簡單)而改變。
【注釋】:
1.定命:傳統命理思想核心概念,指命運預先注定、不受個人主觀意誌完全左右的說法。
2.窮夭貧賤:“窮”為處境困厄,“夭”為早逝,“貧”為貧窮,“賤”為社會地位低下,統稱人生不幸境遇。
3.愚不肖:“愚”指愚昧,“不肖”指品行不佳、能力平庸,此處泛指資質或品行普通的人。
4.富貴壽考:“富”為財富充足,“貴”為地位尊貴,“壽考”為長壽,統稱人生幸運境遇。
5.何不齊若是邪:“不齊”指差異大,“若是”指“像這樣”,整句意為“怎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表反問。
6.汲汲然:形容急切追求的樣子,體現人積累品德時的主動態度。
7.畜其德:“畜”通“蓄”,指積累、培養,“畜其德”即“積累自身品德”。
8.奚取:“奚”為疑問代詞“什麼”,“奚取”即“有什麼意義、有什麼用”。
9.儘其道以俟命:儒家重要思想,指“儘力踐行做人做事的道義準則,同時等待命運安排”,“俟”為“等待”。
10.壽夭之殊:“殊”為“差異”,指長壽與早逝的區彆。
【原文】:
故知命者,常不廢其所事,而聽乎富貴貧賤之適然。小人終日妄營恒思,取非其有。幸而得誌,則矜其能,而負其知,而不知其適與命會也。曰:今有禦人而取財者,豈命當為盜邪?曰:為盜非命也,其適得財則命也。凡可以自主者不係於命,為盜亦何不可己者邪。且禦人不必皆得之也,而又何疑乎?
【譯文】:
所以懂得命運的人,常常不放棄自己該做的事,同時順從富貴貧賤等境遇的自然發展。
品行卑劣的人整天盲目鑽營、頻繁盤算,總想獲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僥幸獲得成功,就誇耀自己的能力,依仗自己的智慧,卻不知道這隻是恰好與命運的安排契合罷了。
有人問:現在有攔路搶劫財物的人,難道是命中注定要做盜賊嗎。
回答說:做盜賊不是命運注定的,他恰好能搶到財物,才是命運的安排。
凡是可以由自己做主的事,都與命運沒有關聯,做盜賊又有什麼不可以戒除的呢。
況且攔路搶劫也不一定每次都能成功,又有什麼可懷疑“為盜非命”)的呢。
【注釋】:
1.不廢其所事:不放棄自己應當做的事,指堅守道義職責,不因“知命”而消極避事。
2.適然:自然如此、偶然這樣,指富貴貧賤的境遇順其自然,不刻意強求。
3.妄營:盲目謀劃、胡亂鑽營,指違背道義追求不當利益。
4.取非其有:獲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即貪圖他人或公共利益。
5.矜其能:“矜”為“誇耀”,指誇耀自己的能力。
6.負其知:“負”為“依仗”,“知”通“智”,指依仗自己的智慧。
7.適與命會:恰好與命運的安排相遇、契合,強調成功是偶然符合命運,非完全靠自身能力。
8.禦人而取財者:指攔路搶劫的人,“禦”為“攔截、阻攔”之意。
9.不係於命:“係”為“關聯、依附”,指與命運沒有關聯,強調個人可自主決定的事不受命運左右。
10.何不可己者邪:“己”為“停止、戒除”,整句為反問,意為“又有什麼不可以戒除的呢”,強調“為盜”是個人可自主停止的行為。
【原文】:
草木之有花也,其發也有時。閉之溫室,闕地置炭,壅之土而皮其上,扇以微風,沃以肥水,則春花可使冬榮,秋花可使夏敷。至其時則不花矣,所爭者遲速之間耳,非能強不蓰者而使之花也。不傷其本,斯幸矣。凡妄營者類如此耳,命不可預知。猶觀桃李於冬日,不知其花之盛衰也。儘其道以俟之,猶灌溉之不失時也。伐性而夭,廢業而貧,失學而賤。猶拔方生之木,而折將苞之蒂也。若此者,謂之非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