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一點的“蜂巢”互聯網公司,工位區依舊亮如白晝。熒光燈在天花板上發出輕微的嗡鳴,與鍵盤敲擊聲、咖啡機運作聲混合成一曲加班狗的夜曲。李明揉了揉酸澀的眼睛,盯著屏幕上密密麻麻的java代碼,感覺自己的大腦像被塞進了一團浸透機油的棉花。
這是“智慧城市交通調度係統”項目的第三周,他負責的路徑優化模塊卡在了一個詭異的死循環裡。無論怎麼調試,算法在處理高峰時段的車流模擬時總會出現邏輯斷層,就像一條精心鋪設的高速公路突然塌陷出一個深不見底的坑。汗水順著額角滑下,滴在鍵盤上,暈開一小片水漬。他瞥了眼旁邊工位空著的椅子——組裡的大神王哥今天提前下班了,臨走前丟下一句“小李,這個遞歸優化你再琢磨琢磨”,語氣裡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敷衍。
“琢磨個鬼啊……”李明低聲咒罵,鼠標瘋狂滾動,試圖在幾千行代碼裡找到那根針。他入職三年,每天最早來最晚走,夢想著能寫出驚豔的算法,從“小李”變成“李工”,再變成“李哥”,但現實總是用bug和延期扇他耳光。窗外的城市霓虹閃爍,映在他布滿血絲的眼睛裡,像一片遙遠而冰冷的海洋。
早上八點,李明拖著灌了鉛的雙腿走出電梯,準備去樓下便利店買杯續命美式。路過公司後門的分類垃圾桶時,他踢到了一個硬邦邦的東西。低頭一看,是個半埋在recycabe垃圾桶旁的白色快遞盒,沒壓扁,邊角還有點沾灰。
“誰家的快遞扔這兒了?”他皺皺眉,踢了踢盒子。上麵沒貼運單,隻有正麵用一種奇怪的字體印著“有緣人”三個字,在晨光下隱約發亮,像用熒光筆寫的。好奇心壓過了疲憊,他撿起盒子,掂量了一下,不重。反正也是垃圾桶邊撿的,打開看看也不犯法。
盒子在他手裡自動裂開一條縫,像感應到了什麼。裡麵是一卷網線,銀白色,纏繞得整整齊齊,材質不像常見的pvc,倒像是某種金屬編織物,觸手冰涼,帶著細微的麻癢感。水晶頭做得異常精致,觸點閃著奇異的光澤。
“我去,誰家丟的好網線?”李明吹了聲口哨。他工位上的網線用了兩年,接口處早被插拔得接觸不良,經常斷網。“正好,撿回去換上。”他也沒多想,隻當是哪個粗心的同事或快遞員遺落的,揣著盒子就進了公司。
回到工位,他熟練地拔下舊網線,插上這根銀白的新線。電腦右下角的網絡圖標閃了一下,隨即變成滿格,速度顯示“10gbps”——公司內網什麼時候升級到萬兆了?他愣了一下,沒深究,反正網速快了是好事。開機,敲代碼,一切似乎和往常一樣,除了編譯速度快得有點離譜,以前要等半分鐘的項目,現在瞬間就通過了。
“可能是心理作用。”他搖搖頭,繼續啃那個該死的路徑優化模塊。
但第二天,變化發生了。
當他再次打開那堆讓他崩潰的代碼時,眼前的景象突然不同了。那些抽象的變量、複雜的循環、嵌套的條件判斷,不再是混亂的字符組合,而是變成了一條條清晰的邏輯鏈條。他的目光掃過屏幕,就像在看一張精心設計的電路圖,哪裡有短路,哪裡有冗餘,哪裡有潛在的風險,全都一目了然。
那個困擾他三天的死循環,此刻在他眼中就像陽光下的雪花——結構、成因、甚至優化路徑,都清晰地展現在腦海裡。他幾乎沒怎麼思考,手指就自動在鍵盤上飛舞,刪掉了幾行冗餘的遞歸調用,修改了一個邊界條件判斷,保存,編譯,運行……
模擬界麵上,高峰時段的車流像被無形的手指揮著,順暢地通過了所有路口,沒有任何卡頓。
“我靠?”李明猛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椅子腿在地板上劃出刺耳的聲音。周圍幾個剛到公司的同事被他嚇了一跳,紛紛側目。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試了幾個極端測試案例,全部完美通過。那個曾經讓他夜不能寐的難題,竟然如此輕鬆地解決了?
“李明,你咋了?中彩票了?”隔壁工位的小張探過頭來,打趣道。
“沒……沒事,”李明坐下,心臟還在狂跳,“就是那個模塊……好像搞定了。”
“搞定了?”小張瞪大了眼睛,“你昨天不是還說要找王哥幫忙嗎?”
“嗯……突然就想通了。”李明含糊地回答,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
接下來的幾天,這種“不可思議”變成了常態。
他看代碼的速度越來越快,以前需要逐行調試的程序,現在掃一眼就能把握整體邏輯。更神奇的是,他開始能預判問題。在做一個新的ai推薦係統時,他剛寫完基礎架構,就“感覺”到某個數據預處理模塊在麵對極端數據時會出現溢出風險,提前做了防護。三天後,測試組果然報出了這個問題,而他的代碼早已規避。
“李明,你是不是偷偷去報了什麼大神培訓班?”項目經理在周會上拍著他的肩膀,一臉驚喜,“這效率,跟開了掛似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同事們也紛紛投來驚訝的目光。那個曾經默默無聞、經常需要求助的李明,突然變成了組裡的“救火隊員”,不管什麼疑難雜症,到他手裡總能迅速解決。
李明自己也陷入了巨大的困惑和狂喜中。困惑的是這突如其來的變化,狂喜的是他夢寐以求的“聰明”似乎真的降臨了。他開始瘋狂吸收知識,以前覺得晦澀難懂的《深度學習》《算法導論》,現在拿起來看一遍,裡麵的公式和理論就像刻進了腦子裡,不僅能記住,還能舉一反三,聯想到實際應用場景。
他用了一個周末,就自學完了原本需要三個月才能掌握的tensorfo框架,還試著搭建了一個簡單的圖像識彆模型,準確率高得嚇人。
這天,他正在研究一個複雜的神經網絡模型,試圖優化其在邊緣計算設備上的部署效率。他盯著屏幕上的網絡拓撲圖,腦海中卻突然浮現出另一個畫麵——
不是二維的圖像,而是一個三維的、動態的數據流網絡。
他“看”到了0和1組成的數字洪流,像銀色的河水一樣在虛擬的管道中奔湧。數據從輸入層進入,經過一個個神經元節點的處理,發出不同強度的信號,層層傳遞,最終在輸出層形成決策。他甚至能“看到”某些節點因為參數設置不當而出現的信號擁堵,看到數據流在特定路徑上形成的高效通道。
整個網絡世界,仿佛在他麵前展開了一幅立體的、動態的圖譜。他不再是通過代碼和日誌去推斷程序運行狀態,而是直接“感知”到了數據的流動和計算的本質。
他猛地站起身,走到窗邊,看著樓下川流不息的車輛和行人,又回頭看向自己工位上那根銀白的網線。
網線靜靜地躺在那裡,連接著他的電腦和公司的內網,表麵依舊泛著淡淡的、幾乎看不見的微光。
一個念頭如同閃電般劃過他的腦海:
那天垃圾桶旁的快遞盒,那根質感非凡的網線……
難道……
李明的心臟再次狂跳起來,這一次不是因為興奮,而是因為一種混合著震驚、恐懼和好奇的複雜情緒。他想起了盒子上的字——“有緣人”。
這根網線,真的隻是一根普通的網線嗎?
他深吸一口氣,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窗台,目光落在遠處高樓大廈間穿梭的信號塔上。城市上空那些看不見的網絡,此刻在他的“感知”中,仿佛也變得清晰起來,像一張巨大的、閃爍著智慧光芒的蛛網,而他,似乎因為這根奇特的網線,突然成為了這張網中一個格外敏銳的節點。
他知道,自己的生活,恐怕再也無法回到過去了。而這一切的源頭,就指向了那根來自垃圾桶旁的、標著“有緣人”的神秘網線。
喜歡時空守護者及永生人請大家收藏:()時空守護者及永生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