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天3號審批通過後的第五十八天,淩晨三點,葉家彆墅陷入了一種近乎凝滯的寂靜。智能溫控係統將室內溫度穩定在22.5c,濕度精確到45,空氣循環係統發出的低鳴被壓縮在20分貝以下,理論上,這是人類睡眠的最佳環境參數。
但葉可南的大腦卻像一台超頻運轉的服務器,拒絕進入休眠模式。
他坐在書桌前,麵前攤開的草稿紙上布滿了複雜的拓撲學公式,紅藍兩色筆跡交織成一張立體的思維網絡。他正在嘗試破解“克萊因瓶在十一維空間中的自我映射”難題——這個問題與雲天3號的蟲洞穩定機製隱隱相關,父親葉雲天曾半開玩笑地說:“解開它,你就能摸到時空的脈搏了。”
筆尖在紙麵停頓了超過十秒。葉可南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目光落在公式鏈的斷裂處。他需要參考《高維拓撲與時空結構》裡的一個經典模型,那本書放在一樓書房靠窗的第三排書架,書脊上有他做過的特殊標記——一個用數學符號組合成的微型笑臉。
起身時,木質地板發出一聲幾不可聞的輕響。葉可南的腳步很輕,他對彆墅裡的每一塊地板的承重反饋都了如指掌,甚至建立過一個“夜間行走噪音最小化路徑模型”。從二樓臥室到一樓書房,最優路線是沿著樓梯扶手內側的邊緣下行,經過客廳時避開波斯地毯的邊緣——那裡的纖維摩擦聲會比其他區域高出3分貝。
書房的門虛掩著,留出一道不到兩指寬的縫隙。
葉可南的腳步頓住了。
按照他的“家庭活動概率模型”,這個時間點,書房應該處於絕對的封閉狀態。母親林月瞳有睡前鎖好書房的習慣,這個行為的執行概率是99.7,唯一的例外是她深夜突發靈感需要記錄,但那種情況下,書房裡會亮起她慣用的暖黃色台燈,而不是……
門縫裡透出的是冷白色的光線,強度穩定在60流明左右,這是書房應急燈的參數,通常隻在主電源故障時才會啟動。更讓葉可南警覺的是,他聽到了鍵盤敲擊聲——不是母親常用的無線鍵盤那種柔和的矽膠觸感音,而是一種帶著金屬質感的清脆聲響,間隔均勻得像是節拍器。
他的心跳頻率產生了一個微小的波動,偏離了日常的68次分鐘。
葉可南放輕呼吸,像一個潛行的幾何學家,將自己的影子貼在走廊的牆麵上,視線通過門縫的幾何中心,精準地切入書房內部。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熟悉的背影。
林月瞳穿著她常穿的米白色真絲睡袍,長發鬆鬆地挽在腦後,露出纖細的脖頸。她正站在靠窗的書架前,手裡拿著的東西在冷光下反射出銀亮的光澤——葉可南的瞳孔微微收縮,那是“生物識彆適配裝置”,一個形似銀色手環的精密儀器,母親稱之為“雲天3號的基因鑰匙”。
部件b。葉可南在心裡給它標上了代號。作為雲天3號與人體基因匹配的核心部件,這個手環內部封裝著納米級的基因傳感器,能在0.3秒內完成使用者的dna序列比對,是防止蟲洞能量場對人體造成損傷的關鍵屏障。
母親深夜在書房拿這個做什麼?
葉可南的目光聚焦在“母親”的手上。林月瞳有個習慣,每次拿起這個手環,都會先用指腹輕輕擦拭表麵的指紋傳感器,動作輕柔得像在撫摸初生的嬰兒——這個動作的平均持續時間是2.3秒,力度曲線呈現平滑的波浪形。
但眼前的“母親”,手指的動作卻帶著一種近乎粗暴的決絕。
她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手環內側的邊緣,指甲幾乎要嵌進金屬縫隙裡,另一隻手拿著一把微型螺絲刀,以一個精準的45度角撬動著什麼。那不是拆卸,更像是一種破壞性的剝離。葉可南甚至能通過光線的反射,看到手環表麵出現了一道細微的劃痕——這在現實中是絕不可能發生的,母親對這個裝置的珍視程度,甚至超過了她的那些諾貝爾獎提名證書。
鍵盤敲擊聲再次響起。“母親”側身走向書桌,葉可南的視線捕捉到了她敲擊鍵盤的手指。
節奏。
這是葉可南建立的“家庭行為軌跡模型”中最核心的參數之一。他曾用三個月時間,記錄家人敲擊鍵盤的間隔、力度、手指交替頻率,建立了一套獨一無二的“行為指紋”。母親的敲擊模式是典型的“雙峰型”,在輸入英文和數字時會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節奏,間隔波動範圍在0.20.8秒之間,帶著生物特有的隨機性。
而此刻,“母親”的每一次敲擊,間隔都穩定在0.4秒,力度均勻得像機器校準過,指尖起落的角度誤差不超過1度。這不是人類的行為模式,更像是一段被編譯好的程序在執行指令。
葉可南的大腦飛速運轉,將眼前的信息輸入模型:異常的光線、非典型的時間點、違背習慣的動作、機械性的行為節奏……計算結果顯示,“此人是林月瞳”的概率正在急劇下降,已經跌破了30的置信區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就在這時,“母親”似乎完成了操作,轉過身來。
葉可南的呼吸瞬間停滯了。
在“母親”左耳後的位置,有一個極其微小的圓形端口,直徑大約3毫米,邊緣泛著金屬的冷光。端口周圍的皮膚呈現出一種不自然的緊繃感,像是後期植入的痕跡。
林月瞳教授,這位以“拒絕任何人體植入技術”聞名的生物學家,絕對不可能有這樣的東西。
這不是母親。
這個認知像一道冰冷的幾何定理,瞬間在葉可南的思維體係中確立。他下意識地向後退了半步,鞋跟不小心碰到了走廊的踢腳線,發出一聲微不足道的輕響。
書房裡的動作驟然停止。
“母親”猛地抬起頭,目光精準地鎖定了門縫的方向。那眼神裡沒有絲毫睡意,隻有一種近乎電子元件般的冰冷警惕,與母親平日溫和的目光截然不同。
她的反應速度快得超出了人類的生理極限。幾乎在抬頭的同一瞬間,她已經將一枚從手環裡拆出來的微型芯片——那芯片大約隻有指甲蓋大小,表麵布滿了肉眼難辨的生物電路——塞進了一個黑色的膠囊狀容器裡。
葉可南看到她的手腕極快地翻轉了一下,動作幅度不超過15度,但在那一瞬間,空氣似乎出現了一道極其細微的扭曲。
那是空間褶皺。
葉可南在父親的實驗室見過無數次這種現象——雲天3號的短距穿越效應啟動時,能量場會對周圍空間產生0.01秒的扭曲,形成一道肉眼幾乎不可見的漣漪。此刻,那道褶皺就出現在“母親”身前,像一張被瞬間捏合又鬆開的紙。
下一秒,“母親”的身影連同那道褶皺一起,消失在了書桌後方。沒有光芒,沒有聲響,就像一個坐標點被從三維空間裡直接抹去。
書房裡的冷白光依舊亮著,鍵盤還保持著被敲擊後的傾斜角度,一切都像從未有人存在過。
喜歡時空守護者及永生人請大家收藏:()時空守護者及永生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