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呂明遠——曆史見證者的警示之聲_時空守護者及永生人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遊戲競技 > 時空守護者及永生人 > 第7章 呂明遠——曆史見證者的警示之聲

第7章 呂明遠——曆史見證者的警示之聲(1 / 1)

時間的塵埃落在呂明遠的肩頭,已分不清是哪個時代的沙。

他站在一片斷壁殘垣之中,腳下的陶片上還殘留著模糊的水紋圖案——那是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留下的最後印記。熱風卷起沙礫,穿過半塌的拱券,發出嗚咽般的聲響,像在重複著千年前祭司的禱詞,又像在訴說著被乾渴吞噬的哀嚎。全息記錄儀懸浮在他麵前,無聲地掃描著這片廢墟,將土壤中的鹽分含量、陶器殘片的年代、河道遺跡的走向一一記錄在案,數據冰冷而精確,拚湊出一個文明消亡的軌跡。

呂明遠的身份是“明遠先生”,一個在時間長河中遊走的記錄者。與葉雲天一家不同,他不乾預,不引導,隻做最忠實的旁觀者。他的行囊裡沒有工具,沒有種子,隻有這部能抵抗時空擾動的記錄儀,和一個用來書寫的、用特殊材料製成的本子。他的使命,是搜集那些被水“審判”過的文明殘骸,讓它們在未來發出警示的聲音。

穿越對他而言,不是瞬間的眩暈,而是漫長的沉浸。他曾站在鼎盛時期的巴比倫城,看幼發拉底河上的商船往來如梭,看人們用複雜的灌溉係統將沙漠變成良田,神廟的壁畫上,國王正手持權杖,向神祈求“永遠流淌的河水”;百年後,他再次站在這裡,看到的卻是被鹽堿化的土地,白花花的鹽霜覆蓋在龜裂的田壟上,曾經繁華的城市隻剩下空蕩的城牆,河道淤塞成了淺淺的沙溝,當地人說,“河水變苦了,地裡長不出莊稼,連神都離開了”。

記錄儀忠實地記錄下這一切:公元前2100年,蘇美爾城邦因過度灌溉導致土地鹽堿化,小麥產量從每公頃2537升降至1460升;公元前1750年,烏爾第三王朝滅亡,考古發現的王室糧倉中,穀物樣本的含鹽量是初期的8倍;“他們用運河引來的不隻是水,還有死亡的種子,”呂明遠在本子上寫下,“當最後一片麥田收獲的全是鹽粒,神諭也救不了他們。”

他的旅程沒有終點,隻有一個接一個的文明墓碑。

在塔裡木盆地的深處,他找到了樓蘭古城的遺跡。風蝕的佛塔像孤獨的守望者,倒塌的民居裡,還能看到半埋在沙中的紡輪和陶罐。他循著古河道的痕跡往前走,在一處乾涸的湖床邊緣,發現了大量的蘆葦化石——這證明這裡曾是水草豐美的沼澤。記錄儀分析出,這片區域在公元3世紀至4世紀間,年降水量驟降30,而與此同時,上遊的灌溉農業卻在擴張,最終導致下遊斷流。

“他們砍倒了防風的胡楊林,用來建造房屋和船隻;他們攔截了孔雀河的水,用來澆灌更多的農田。”呂明遠蹲下身,撿起一塊帶有水蝕痕跡的木簡,上麵的佉盧文已經模糊不清,“當沙漠逼近城牆時,人們才想起遷徙,但已經晚了。風沙比馬蹄跑得更快,最終將整個城市埋進了沙海。”他翻開本子,前麵幾頁記著敦煌文書裡的記載:“樓蘭,地沙鹵,少田,寄田仰穀旁國……水絕,國除。”

他曾在公元5世紀的中美洲,見證瑪雅文明的衰落。那些宏偉的金字塔和天文台,曾是人類智慧的象征,但在熱帶雨林深處,他發現了被遺棄的水庫和水渠。土壤樣本顯示,這裡曾經曆過長達一個世紀的乾旱,而瑪雅人過度開墾導致的水土流失,讓本就稀缺的雨水無法被土地留住。“他們用活人獻祭祈求降雨,卻不願減少對森林的砍伐。”呂明遠站在科潘遺址的台階上,看夕陽將金字塔的影子拉得很長,“當最後一個祭司在祭壇上死去,雨水依然沒有來。”

最讓他沉默的,是那些因爭奪水源而自我毀滅的文明。在公元前7世紀的美索不達米亞,亞述帝國為了控製幼發拉底河的水源,對巴比倫發動了長達三年的戰爭,他們炸毀了堤壩,決堤的洪水淹沒了巴比倫的農田,也衝毀了亞述下遊的灌溉係統;在13世紀的印度河流域,德裡蘇丹國與拉傑普特人因爭奪恒河支流的控製權,進行了數十次戰爭,最終兩敗俱傷,曾經繁榮的灌溉網絡變成了戰場,土地荒蕪,人口銳減。

“某帝國為爭奪河流控製權發動戰爭,最終同歸於儘。”呂明遠在本子上寫下這句話時,筆尖微微顫抖。他想起一萬年後的地球,人類也曾為了最後一點地下水而兵戎相見,直到所有的武器都因缺乏冷卻劑而鏽蝕,才在徹底的乾涸中迎來寂靜。曆史從不新鮮,隻是換了不同的麵具,重複著同樣的愚蠢。

他的記錄越來越厚,從兩河流域到黃河岸邊,從美洲大陸到非洲草原,跨越數千年的時空,那些因水而興、因水而亡的文明,像星辰一樣在他的本子裡閃爍又熄滅。他不做評價,不做分析,隻是將事實陳列出來:某年某月,某文明因何種水資源管理失誤,導致了何種後果。數據、考古發現、當時的文獻記載、甚至是民間傳說,都被他一絲不苟地收錄進來。

當他覺得收集的案例足夠多,便找了一個遠離塵囂的山穀,開始撰寫那本注定要影響後世的書。他沒有選擇華麗的辭藻,隻用最平實的語言,將一個個文明的興衰娓娓道來。他寫蘇美爾人的灌溉技術如何先進,又如何被自己的貪婪反噬;寫樓蘭人如何在沙漠中建立綠洲,又如何親手將其摧毀;寫瑪雅人的天文曆法如何精確,卻算不出乾旱的到來;寫那些因水而戰的帝國,如何在勝利的狂歡中喝下自己釀的毒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書的序言,他寫了很久。最終,隻留下了短短一段話:

“我記錄的不是曆史,而是鏡子。鏡子裡,有繁華,有毀滅,有智慧,有愚蠢。有人說曆史會重複,我不這樣認為。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河流每年的汛期都不同。但教訓會回響,像河道裡的回聲,你對著山穀喊出什麼,它就會還給你什麼。水,是文明的基石,能托起宮殿和金字塔;也是最嚴厲的裁判,會將失衡的一切歸於塵土。讀這本書的人,請記住:你今天對待水的方式,就是未來對你的判決。”

書的名字,定為《水與文明史》。

呂明遠沒有選擇將書直接公之於眾,而是將手稿藏在了不同的曆史節點——有的封存在陶罐裡,埋在即將被發掘的古城遺址下;有的刻在石板上,藏在隱秘的山洞中;有的則托付給了那些他觀察到的、對自然抱有敬畏之心的智者。他相信,這些手稿會在合適的時機被發現,像種子一樣,在需要的時候破土而出。

第一個手稿被發現,是在文藝複興時期的意大利。一群修建水渠的工人,在古羅馬廢墟下挖出了那個陶罐。當學者們翻譯出上麵的文字,看到那些關於“鹽堿化”“水戰爭”的記載時,無不震驚——他們正在討論如何改造古羅馬的灌溉係統,書中的案例像一記警鐘,讓他們立刻修改了方案,加入了防止土壤退化的設計。

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手稿被發現,最終被整理成完整的《水與文明史》。這本書沒有成為暢銷書,卻被各國的統治者、科學家、工程師奉為圭臬。在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前,他們會翻閱書中的案例,檢查自己的方案是否隱藏著“蘇美爾式的陷阱”;在製定水資源政策時,他們會引用書中的教訓,避免重蹈“樓蘭人的覆轍”;在處理國際河流爭端時,書中那些“同歸於儘”的戰爭記錄,讓談判桌前的人們多了一份克製和理性。

葉可南在設計城市供水係統時,曾反複研讀這本書,將“曆史教訓”納入數據模型;葉可西在推廣新能源與水循環結合的方案時,也引用過書中關於“平衡”的觀點;甚至葉可北在講“水的故事”時,書中記載的那些細節,也讓他的講述更加真實動人。

呂明遠依舊在時間的長河中遊走,隻是不再搜集案例,而是觀察著那本書的影響。他看到人們在修建水壩時,會同時修建魚道;看到國家之間簽訂了河流共享協議;看到學校裡,《水與文明史》被列為必修課,孩子們在課堂上討論著“為什麼樓蘭會消失”。

他站在一片重新恢複生機的兩河流域,看農民們采用輪耕製,小心翼翼地保護著土地;看幼發拉底河上,遊船與灌溉渠和諧共處;看孩子們在河邊嬉戲,老師正指著河水,講述著蘇美爾人的故事。

全息記錄儀顯示,這片土地的鹽堿化程度正在下降,地下水位趨於穩定。呂明遠合上本子,上麵最後一頁寫著:“教訓沒有被忘記,這或許就是文明延續的密碼。”

風穿過河穀,帶著濕潤的氣息,不再是嗚咽,而是輕快的流動聲。呂明遠知道,他埋下的種子,長成了防護林,守護著那些曾經被水審判過的土地,也守護著人類文明未來的走向。曆史的回響,終於有了新的旋律。

喜歡時空守護者及永生人請大家收藏:()時空守護者及永生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勸媽改嫁,我帶著拚夕夕重生八零 努力敗家後老公成了首富 親曆靈異小故事合集 開盲盒成就最強領主 狂肝熟練度,我的技能竟然成了仙術! 禦獸:卷到極致便無敵 龍珠超之仙人模式 重生後我踹了白月光前妻 綜武:武當小師叔,開局解毒黃蓉 藏劍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