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葉可北——心靈導師的共情之語_時空守護者及永生人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遊戲競技 > 時空守護者及永生人 > 第6章 葉可北——心靈導師的共情之語

第6章 葉可北——心靈導師的共情之語(1 / 1)

全息投影廣告在樓宇間流轉,將“智能浴缸·一鍵注滿300升”的字樣投映在晚高峰的人潮中。葉可北站在過街天橋上,看著手機屏幕裡彈出的實時熱點:明星婚禮用水造人工瀑布新款洗衣機宣稱“無限製衝洗才乾淨”。信息像潮水一樣湧來,每一條都在無聲地訴說著這個時代的常態——水,是廉價的背景板,是炫耀的道具,是可以被無限揮霍的數字,直到它在某個遙遠的角落,變成絕望的歎息。

他的指尖劃過虛擬鍵盤,個人主頁“北老師的水世界”剛剛更新了一條動態:一張航拍照片,左側是霓虹閃爍的都市夜景,遊泳池的水光在夜色中格外刺眼;右側是龜裂的土地,一個孩子正用破碗接住漏下的渾濁水滴。配文隻有一句話:“我們共享一個藍色星球,卻活在兩個水世界。”

發布三分鐘後,點讚量127,評論區大多是“好可憐”“離我太遠了”之類的感慨,很快就被新的娛樂八卦淹沒。

葉可北輕輕歎了口氣。這就是他穿越到的“信息時代”——人們每天接收著全球各地的資訊,卻對真實的苦難築起了厚厚的心理壁壘。他們能為虛擬遊戲裡的角色充值數千,卻對“節水”的呼籲嗤之以鼻;他們能在社交平台上為遠方的災難轉發祈福,卻在現實中任由水龍頭滴漏一整夜。不是冷漠,而是“距離感”消解了共情——當乾旱發生在千裡之外,當缺水隻是新聞裡的一個詞語,人們很難將其與自己的生活聯係起來。

他的身份是“北老師”,一個畢業於環境倫理學專業的科普博主,擅長用“故事”拆解宏大的環保命題。行囊裡沒有複雜的儀器,隻有一部經過未來技術改造的全息記錄儀,一個能模擬多種環境體驗的vr頭盔,還有一疊寫滿故事大綱的筆記本。他知道,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數據和道理是蒼白的,隻有能擊中人心的故事,才能穿透信息的繭房。

他決定從“身邊的陌生”開始。

第一個故事,他講給了小區裡的孩子們聽。周末的社區活動中心,三十多個孩子戴著vr眼鏡,跟著葉可北的聲音進入了“沙漠之旅”。

“現在,我們是一群迷路的旅行者,已經三天沒喝到乾淨的水了。”葉可北的聲音通過耳機傳來,帶著沙漠特有的乾燥感。vr畫麵裡,烈日炙烤著黃沙,遠處的海市蜃樓扭曲成水的形狀,喉嚨裡的灼燒感如此真實,孩子們下意識地吞咽著口水。

“看那裡!”畫麵切換,一個牧民的帳篷出現在前方,老人遞來一碗渾濁的水,裡麵漂浮著細小的沙粒。“這是他們家僅存的水,要分給五口人喝。”

摘下眼鏡時,孩子們的眼眶都紅了。一個穿背帶褲的小男孩攥著衣角說:“北老師,我再也不把沒喝完的礦泉水扔掉了。”

這個“沙漠體驗課”的視頻被家長們發到網上,意外地火了。有人質疑“太刻意煽情”,但更多人在評論區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我兒子現在洗手會盯著水龍頭,說不能浪費‘沙漠裡的水’。”

葉可北沒有止步於此。他帶著全息記錄儀,走訪了那些“新聞裡的地方”。

在黃土高原的溝壑裡,他記錄下了小女孩花花的故事。這個七歲的孩子每天要走兩公裡山路,用一個破舊的塑料桶去村口的水窖打水,桶比她的人還高,每次隻能裝半桶。“老師說,水是甜的,”花花舔了舔乾裂的嘴唇,眼睛亮晶晶的,“但我打的水有點鹹,還有點土味。”

在被化工廠汙染的河邊,他遇見了漁民老周。曾經的“魚米之鄉”如今隻剩下發黑的河水和死去的魚蝦,老周指著河麵上漂浮的泡沫,聲音沙啞:“以前這水清亮得能看見水底的石頭,我兒子小時候總在這兒遊泳……現在啊,連洗個菜都不敢用。”

在冰川退縮的青藏高原,他跟著科考隊記錄下冰湖的變化。向導指著裸露的湖岸說:“十年前,這裡還是厚厚的冰川,現在每年都在往後退。等這些冰化完了,山下的村子就沒水喝了。”

他把這些故事剪成短片,沒有解說,沒有配樂,隻有真實的畫麵和聲音:花花喘氣的聲音,老周沉默的背影,冰川融化時滴答的水聲。視頻標題很簡單——《他們的水,也是我們的水》。

發布當晚,視頻登上了熱搜。有人說“看哭了”,有人開始反思“我們的自來水來自哪裡”,更多人在評論區分享了自己身邊的節水小事。葉可北趁機發起了“一人一天省一杯水”的公益活動。

“一杯水,200毫升,大概是半瓶礦泉水的量。”他在直播裡舉著一個透明的杯子,“一個人省一杯,一百萬人就是200噸,夠花花家那樣的村子用半年。”

活動沒有強製要求,也沒有物質獎勵,隻是鼓勵大家在社交平台上打卡分享自己的節水小方法:用洗菜水澆花,縮短淋浴時間,把空調冷凝水收集起來拖地……奇怪的是,這種“輕量級”的參與反而吸引了無數人。白領們在午休時曬出辦公室的節水小貼士,媽媽們交流著如何教孩子珍惜水,甚至有企業主動聯係葉可北,要在員工中推廣這個活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是人們不願意改變,”葉可北在一次訪談中說,“而是他們需要一個‘入口’——一個簡單的、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行動有意義’的入口。一杯水很小,但當它連接起‘我’和‘遠方的他們’,就變得有了溫度。”

他開始在線下開設“水的倫理課”。課堂上沒有ppt,隻有一圈圈圍坐的人,和葉可北帶來的“故事盒子”——裡麵裝著花花用過的水桶碎片,老周捕到的最後一條小魚的標本,冰川融水結成的冰塊用特殊技術保存)。

“我們總說‘節約用水是義務’,”葉可北拿起那塊冰,看著它在掌心慢慢融化,“但義務是被動的,是‘應該做’。而真正的改變,來自‘願意做’——因為理解,因為在乎,因為知道自己的每一個選擇,都在影響著另一個人的生活。”

一個企業高管在課後找到他,紅著眼圈說:“北老師,我們公司總部的噴泉,每天要浪費幾十噸水。明天我就申請關掉它。”

一個中學生說:“我要把花花的故事講給同學聽,我們可以一起攢錢,給她的村子捐一個淨水機。”

葉可北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但他始終保持著“講故事的人”的姿態。他拒絕了商業代言,把打賞和演講收入都捐給了缺水地區的水利項目。他的第一本書《水的溫度》出版時,沒有華麗的宣傳,卻登上了暢銷書榜。

書的最後一頁,印著這樣一段話:

“當我們擰開水龍頭,看到的不應該隻是水,還有那些在沙漠中等待的人,那些守護著最後一汪清水的人,那些還沒見過河流的孩子。珍惜水,不隻是為了自己,是為了素未謀麵的陌生人,為了未來的孩子。我們共享一個地球,便共享一份責任。這份責任,不在遠方的新聞裡,而在每一次抬手關緊水龍頭的瞬間。”

有讀者在這段話下麵畫了波浪線,寫了一行小字:“今天,我教奶奶用淘米水澆花了。”

葉可北偶爾會站在天橋上,看城市的萬家燈火。他知道,這個時代依然有浪費,依然有汙染,但有些東西已經不一樣了。當“節水”從新聞裡的口號,變成朋友圈的日常,變成父母教給孩子的道理,變成人們下意識的習慣時,它就不再是一種義務,而是一種共識——一種關於“我們如何共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基本共識。

全息投影廣告還在閃爍,但他注意到,“智能浴缸”的宣傳語悄悄改成了“智能節水模式·一鍵省水30”。

他笑了笑,打開手機,更新了一條動態:“今天的故事,是關於每一個選擇改變的人。”

配圖是一張拚接的照片:左邊是花花在新建的水窖前笑,右邊是老周在治理後的河邊撒網,中間是孩子們在清澈的小溪邊玩水。

評論區裡,有人發了一個“水滴”的表情,很快,這個表情就刷屏了。

葉可北知道,他埋下的種子,正在以一種溫柔的方式生長。它不依靠技術,不依賴強製,隻依靠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共情——這種情感,或許是對抗信息爆炸時代最強大的力量,也是讓“珍惜”二字真正紮根的土壤。

喜歡時空守護者及永生人請大家收藏:()時空守護者及永生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勸媽改嫁,我帶著拚夕夕重生八零 努力敗家後老公成了首富 親曆靈異小故事合集 開盲盒成就最強領主 狂肝熟練度,我的技能竟然成了仙術! 禦獸:卷到極致便無敵 龍珠超之仙人模式 重生後我踹了白月光前妻 綜武:武當小師叔,開局解毒黃蓉 藏劍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