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故意露出一副無奈的神情,
朝太祖爺鄭重一拜說道,“老祖宗,您說的是,”
“臣孫才能欠缺,隻有望您項背的份,”
“而且又身處後世,有朝野各種勢力掣肘,想施展挽救社稷之策,幾乎無從著手,”
“算來算去,還是您在洪武朝,就調整並製定好可以確保大明社稷萬載長存的政策,更為便利。”
“臣孫回去之後一定竭儘全力搜尋記錄,來配合您。”
言外之意就是,臣孫不是不想努力造福社稷,
而是努力了效果不佳,
還得是老祖宗你來好。
一眾後世皇帝也明白過來,
天啟帝根本不是在挑唆太祖太宗對立,而是在緩和兩位老祖宗的矛盾,
順便激勵太祖爺自覺地努力去改變曆史,
祖宗努力,後代子孫坐享其成,天經地義。
朱常洛更是激動不已,
由校不愧是朕的長子,聰慧靈巧,
竟能把強勢如虎的太祖爺,哄得服服帖帖的,
朕以前忽視他,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有他在,
朕以後也不用太過擔心太祖爺的責難。
有老祖宗努力,以及兒子的照應,
朕這皇帝做的,不要太愜意。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對著朱由校讚許道,“一點就透,真是孺子可教。”
說著,
又瞥了一眼朱棣,冷冷地說道,“不像你老四,簡直冥頑不靈,頑固不化,”
“一天到晚除了瞎提諫言幫倒忙,觸咱的黴頭,還會什麼?”
朱棣聞言,眸底的怒火再度升騰,
老爺子太過分了,
他自己剛愎自負,不進去好話,居然還有臉說朕?
朕就不該給他提諫言。
朱由校見勢不妙,立刻開口拉回太祖爺的注意力,“老祖宗,您不能太怪太宗爺,”
“太宗爺在您的洪武朝,畢竟是一個藩王,”
“除了軍務,對中樞朝政的參與度較低,”
“由於不了解情況,很多想法才會與您相悖。”
“而且他與林豪交流並不算親密,”
“也因此,他無法靠著自己的經曆,給您有用的反饋。”
“臣孫覺得,為長久計,這種局麵必須得改變,”
“您回去之後可以直接下旨意給太宗爺,讓他平時裡多接觸林豪,給他們安排共辦的差事,”
“比如,您即將要舉辦的這場宮宴,身為藩王的太宗爺必定也是參加的,”
“您大可以讓太宗爺務必照拂好利好。”
朱棣眸底的怒火漸熄,心中對朱由校更多了一分讚許,
好小子,
小伎倆是一環扣一環,
他現在是在勸老爺子讓朕和林豪多接觸啊,
方便朕拉攏林豪,
隻是老爺子肯麼?
他撇了撇嘴角,淡淡地說道,
“可咱的記憶中,的確有這麼一場宮宴,”
“三哥,老五,老六他們都奉旨參加了,”
“朕。。。咱好像沒有接到過參宴的旨意,”
“有些時候啊,不是咱不想有助力,可很多與林豪有關的事,咱根本不知情,連旁觀者都不算。”
朱元璋瞪了朱棣一眼,
這混賬是在表達咱刻意隔開他與林豪的不滿麼?
這宮宴咱的確沒有叫上老四,
畢竟咱是要借此敲打那些與林豪對立之人,他來湊什麼熱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