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二,”
“林豪為謀升遷,”
“不思認真辦差,”
“時常當眾非議太祖皇帝吝嗇,有功不賞,”
“太祖皇帝得知情況,”
“收回了擢升其兼任吏部右侍郎的任命,”
“林豪自此消極辦差。。。”
“篇三,”
“太祖皇帝微服私訪,”
“聽聞坊間消息,林豪行厭勝之術,迷惑皇帝,以此穩固權勢,把持朝政,”
“太祖皇帝疑之,”
“下令徹查,”
“調查事泄,林豪提前銷毀人偶,躲過了懲戒,”
“待洪武三十二年,”
“其墓被盜,隨葬的日錄被發現,其罪名才大白天下。。。”
“篇四,”
“林豪早年在地方為官,甘於清貧,素有清廉美名,”
“待其入京,權勢日盛,愈發奢靡無度,”
“利用職務便利,購置房舍、田產無數,每每出行必乘豪華馬車,在京城招搖,”
“太祖皇帝素來厭惡鋪張浪費,”
“終罰沒其所有家產,收回一切賞賜。。。”
“篇五,”
“林豪掌控番邦事務,短短數載,”
“各番邦使節、貿易大商隻知有‘林相’,不知有大明皇帝。。。”
“。。。”
朱元璋越看眉頭皺得越緊,將看完的幾張稿紙往桌上一丟,
抬眸看向朱佑樘父子二人,冷聲道,
“這細碎的篇一到篇五的記錄,哪裡找來的?”
朱佑樘拱手道,“回老祖宗,這是臣孫的人,從翰林院舊檔館裡,一本叫《國臣錄》文集裡找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朱元璋一聽,臉上的不滿更甚一分,“翰林院的藏檔?”
“翰林們的東西,不是應該秉持客觀、詳實的原則嗎?”
“怎麼全是寫林豪的壞話?”
“按它上麵的說法,”
“林豪就是一個十惡不赦之大奸佞。”
聽到朱元璋對弘治朝的記錄心懷不滿,
朱載垕等幾名興藩帝王,心裡隱隱有股爽利之感,
但他們麵上不顯,隻是垂頭不語。
朱佑樘麵對質問,卻是不慌不忙,
短短幾日接觸,他知道太祖爺雖脾氣爆裂,威勢無雙,
但還是一個講道理的人,
隻要有理有據
反倒還能多得他老人家的聖寵,“臣孫想先請教一下太祖爺,這些記錄的內容,是否符合您所知實際情況?”
朱元璋凝眉,撫了撫胡須道,“不能說全部符合吧,”
“像要官、講排場、好飲酒這些,倒是符合那混球的行事作風。”
朱佑樘再一拜,“那就沒錯了,”
“臣孫通過與祖宗們、還後世的娃兒們的交流,還有對舊檔的查閱,知道林豪是一個有能的大才,”
“但其始終不為傳統儒學界、文人士大夫們所認可,”
“教育革新在前朝廢止之後,傳統儒學再度成為學界的主流,”
“這些學儒之人入仕成了文官,”
“把控著朝廷的筆杆子。”
“文官們團體,曆來都是道貌岸然,狹隘自利的,”
“他們會把不符合自己利益標準的君王、大臣記錄地十分不堪,”
“所以,他們的筆下根本不可能記錄林豪的好。”
喜歡大明:我天天死諫,朱元璋人麻了請大家收藏:()大明:我天天死諫,朱元璋人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