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麵露恍然之色,
後世之名,的確是掌握在文官們的筆下,
而林豪那混球愛惹眾怒的行事作風,
被記錄成這副鳥樣,應該算不錯了。
“佑樘,你分析的有理,”
“的確是那幫腐儒,在汙名化能挽救咱社稷的大才,”
“咱雖然討厭那混球嘴沒把門,但也不能坐視他蒙受抹除檔案之災,僅剩的記錄又被抹黑如斯。”
朱棣撇了撇嘴,
老爺子又拿林豪被抹除檔案的事點朕。
朱佑樘恭敬一拜,“老祖宗英明!”
“臣孫呈獻林豪的這批新記錄,”
“就是想著您回洪武朝,試著幫他修複一點名聲,”
“讓這等輔國良臣,不要重蹈宋朝章惇、韓侂胄的覆轍,”
“被文官們玷汙了清名。”
章惇是北宋哲宗朝的新黨宰相,他執政時繼續推行王安石變法,力主對西夏用兵,修築堡壘,開拓疆土;
而韓侂胄則是南宋寧宗的宰相,是強硬的主戰派,獨攬大權時主導了對金朝的北伐;
而他們的共同點是在政鬥中輸給了主和的保守勢力,
不僅身死,
而且史書上,他們都被標記為大奸臣。
朱元璋熟讀史書,
自然是也知道這兩位主戰派宰相,是被那些投降派文官們推出來,承擔王朝覆滅主責的,這屬實冤枉。
但大明的法統是驅逐承繼大元的,而不是宋朝,
除了追封嶽飛為王,配享太廟,
他根本不屑去沾染宋朝的事,所以沒想過去給兩位前朝的宰相平反,
但會以史為鑒。
朱元璋撫須說道,“放心!”
“咱大明絕對不能像軟弱的宋朝一樣,”
“讓積極進取的良臣,在身後蒙受不該有的冤屈。”
在場的後世皇帝聞言,各懷心思。
朱見深立時挺直了腰板,
老祖宗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變相地誇朕啊!
父皇他隻顧自己,冒險發動了奪門之變,搶了朕的皇位,
還冤殺了於謙——這位挽狂瀾於既倒的大忠臣,
給自己政變的行為正名,
是朕給於少保平的反!是朕在撥亂反正!
要不是父皇沒來這偏殿,
朕得“子為父隱”,
朕高低得讓老祖宗知道此事。
另一側的朱翊鈞,眼神閃爍,臉上浮現出一抹尷尬之色,
太祖爺是在點朕,對張居正的清算麼?
可那張居正目無君父,朕做的沒錯!
朱由檢有些無地自容,
朕以前胡亂操持朝政,
讓多少賢良之臣,蒙受不白之冤無辜枉死,
這屬實不應該!
朱元璋歎息一聲,看著朱佑樘繼續說道,“你很不錯!對那些文官們的腐儒德性很了解。”
朱佑樘麵露歉色,拱手道,“老祖宗謬讚,臣孫慚愧,”
“其實臣孫了解他們,是因為弘治朝是倚重文官治國,”
“臣孫給予閣臣們很大的信任度,”
“讓他們能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才能。”
朱元璋頓覺詫異,
佑樘話裡話外都是對那些文官們秉持警惕和排擠之心,
可他居然說自己倚重文官?
這是什麼情況?
朱元璋看向朱厚照以及正德朝之後皇帝們,眼神中帶著求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