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有林豪的新記錄,
一眾後世皇帝紛紛看向朱棣。
朱棣拱手一拜,從袖中拿出一份稿紙,呈遞到父皇手裡,
“這份新記錄叫《憶林氏海天盛宴》,”
“林氏指的是林豪,這份文稿記錄了林豪舉辦宴會的情況,當中有很多有用的信息。”
朱元璋接過稿紙,微皺眉頭,隨意地翻了一翻,
“宴會嘛?又是大海,又是天空,名頭取得倒是挺大的啊,”
“竟然還特地找人留下了記錄,”
“咱舉辦宮宴,也沒整到這樣的程度。”
朱棣撇了撇嘴角,
老爺子嘴上一直說要厚待林豪,
可人家搞個宴會,取了一個很有雅興的名頭,
就怪罪人家有僭越之嫌,
“林豪行事本就比較張揚,也不是故意。”
“再者,這份記錄是兒臣的廠衛,剛剛從翰林院的舊檔案裡找到的。”
“作者是劉三吾。”
朱元璋眉頭微挑,
出自坦翁之手?
那樣看來,這記錄的可靠性,還是有保障的。
朱元璋開始翻讀,
“洪武三十二年七月初四,”
“吾自邊地返京,途經太醫院,聽聞林豪早已經失蹤無音信,其主導的革新之策儘廢,不由感慨世事之多變。”
“回首五載前的洪武二十六年末,”
“大明水軍平倭取得大捷,猶以海關緝事隊主力軍功勳卓著。”
“時任海關總辦大臣、左春坊大學士林豪,兼掌禮、兵、刑、工等衙門下轄的部分司衙的事務,素有“小相”之稱,”
“林豪決定由海關司自行出資,操辦大型慶典,以彰顯功績。”
“太祖皇帝因年度財稅收入翻倍,不但默許之,還遣吾為其作記文,以作勉勵。”
“吾心中雖百般抗拒,但聖命難違,”
“隻得勉強去麵見林豪商談,作記內容事宜。。。”
“吾前往太醫院會麵時,恰逢慶典大宴次日,”
“原本診療研藥的‘醫界聖地’太醫院,已被征辟為慶典主宴會之地,”
“各外番邦使節及大番商,以恭賀大捷為名,登門拜賀。”
“林豪大喜,留番邦使節、大番商參與晚宴,”
“吾從不愛熱鬨,遂以公事未儘為由,欲告辭回避,”
“但林豪以懈怠執行聖命為威脅,吾便被強留下來參宴。”
“拋開對林豪的行事為人不說,”
“主宴會的規格和水平很高,可以比肩宮宴,”
“菜肴,皆為京中知名酒樓提供的招牌菜,”
“酒水,以貴州白酒、西域葡萄酒、紹興黃酒為主,”
“舞樂,亦由京中各坊的名角獻演。”
“酒過三巡,”
“諸番使節輪流展現賀禮,以討林豪歡心。”
“林豪喜不自勝,”
“當即允諾來年,要減稅以擴大與諸邦的海貿往來,”
“還給宴會取名‘海天盛宴’,寓意‘天下海內外之士,皆親如一家’,”
“酒宴接近尾聲,”
“許是醉意上泛,林豪指令身側的侍女演唱其近期新晉創作的曲目《哀江南》,”
“此曲風格沉鬱悲愴,”
“根本不符合這‘海天盛宴’紙醉金迷的調性。”
“吾甚是困惑。。。”
“至今日今時,吾才徹底理解了林豪的心境,”
“此子身為說出過‘價碼論’金句之人,”
“應是早就看透了自己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