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星期日。清晨的霜花還凝結在窗玻璃上,江春生已經騎著自行車穿行在縣城的街道上。今天是電大第一學期考試的日子,他特意比平時早起了一個小時。
縣文化館門口已經聚集了不少前來參加考試的電大學員。江春生鎖好自行車,從提包裡取出複習資料,抓緊最後的時間翻看。寒風吹得紙頁嘩嘩作響,他不得不把資料卷成筒狀,眯著眼睛記憶那些關鍵公式和專業術語。
“江春生!”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江春生抬頭,看見同班和他走的最近的來自縣建築公司的劉誌強正朝他揮手,“複習得怎麼樣?”
“還行吧。”江春生收起資料,兩人一起向考場走去,“是《結構力學》的計算題有點難把握。”
考場設在文化館二樓的大會議室。江春生找到自己的座位,深吸一口氣平複心情。當監考老師將試卷傳到手中時,他先快速瀏覽了一遍題目,嘴角不自覺地上揚——內容基本都在他的複習範圍內,似乎並不難。
鋼筆在試卷上沙沙作響,江春生全神貫注地解答著每一道題。上午兩門考試結束,他和其他同學一起在文化館院子裡吃著自帶的乾糧,邊吃邊討論著考題。
“第三題你是怎麼解的?”張建軍嚼著饅頭問道。
江春生在地上畫了個簡圖:“這道題是簡支梁結構……”
下午的考試同樣順利。當最後一科交卷鈴聲響起時,江春生長舒一口氣,揉了揉發酸的手腕。一天考完四門功課,雖然疲憊,但心裡格外踏實。走出文化館時,暮色已經籠罩了縣城。
自行車輪碾過柏油路麵,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江春生回想著考試內容,確信自己發揮得不錯。這半年的用功沒有白費,那些挑燈夜戰的日子,在今天得到了回報。更重要的是,這次考試增強了他繼續學習的信心——原來自己真的能夠兼顧工作和學業。
星期一早晨,工程隊的辦公室還彌漫著周末的冷清氣息。江春生正整理著上周的工作筆記,桌上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
“喂,工程隊辦公室,我是江春生”他習慣性地自報家門。
“江大哥!是我。”電話那頭傳來朱文沁清脆的聲音,“昨天考試考得怎麼樣?”
江春生不自覺地坐直了身子:“還行,題目都在複習範圍內。”
“我就知道你什麼都厲害!”朱文沁的聲音透著興奮,“對了,你答應過考完試就帶我出去玩的,這次可不能推脫了。”
江春生握著話筒的手微微出汗。他確實多次婉拒過朱文沁的邀約,現在考試結束了,再沒有合適的理由推辭。
“這周末……可以陪你轉轉。”他猶豫著回答。
“太好了!”朱文沁的聲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那周六晚上先陪我去參加同學聚會吧?!小範圍的,都是我的高中同學,地方暫時定在‘富貴園’。”
江春生皺起眉頭:“這不太合適吧?”
“有什麼不合適的!”朱文沁不依不饒,“有兩個討厭鬼老是在我麵前炫耀,你得幫我去打壓打壓她們。”
沒等江春生再說什麼,電話已經掛斷了。他無奈地放下話筒,正好看見王萬箐端著茶杯走進辦公室,臉上帶著促狹的笑容。
“是不是女朋友的電話?”王萬箐吹著茶杯上的熱氣,“你半年前就答應帶女朋友來玩的,到現在還沒有兌現呢,怎麼?見不得人啊?——不行姐幫你介紹一個,保證漂亮又好。”
江春生想起了離他而去的王雪燕,苦笑著搖搖頭,沒有解釋。
他翻開演講稿,強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再過三天就是交通局的演講比賽了,這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
1月16日,星期四。縣交通局大禮堂張燈結彩,主席台上方懸掛著“臨江縣交通係統‘學雷鋒、樹新風’活動先進事跡演講比賽”的紅色橫幅。台下座無虛席,除了交通係統的乾部職工,還有來自各單位的代表和地方的媒體記者。
江春生跟在段林副書記、胡主任身後,與李永珍、孫全忠一起走進禮堂,手心微微出汗。他穿著嶄新的藏藍色中山裝,顯得比平時成熟穩重了不少。胸前的口袋上彆著一支鋼筆——這是父親在他十八歲生日時送的禮物。
“彆緊張,”胡主任拍拍他的肩膀,“預演時你表現得很好。”
江春生點點頭,目光卻不自覺地掃視著會場。在靠前的媒體席上,他突然看到了陳曉萱的身影。她正低頭記錄著什麼,馬尾辮利落地彎在腦後。似乎感應到了目光,陳曉萱突然抬頭,朝另一邊掃了一眼,她並沒有看見江春生所在的方向,然後又低頭繼續工作。
會議由交通局辦公室中年婦女甘主任主持,交通局李副書記做了簡短發言後,演講正式開始。
第一位上台的是縣客運公司的女售票員。她講述了如何在工作中幫助走失兒童找到家人,如何在惡劣天氣裡為老弱病殘乘客提供貼心服務的故事。雖然她的普通話帶著濃重的地方口音,但那些真實感人的細節還是贏得了陣陣掌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接著是港航管理所的年輕職工,他講述了參與內河抗洪搶險的經曆。當講到為了堵住河流決口,他和同事們跳入湍急的洪水組成人牆時,台下不少人都紅了眼眶。
……
江春生一邊聽一邊在心裡調整自己的演講節奏。他發現成功的演講者都有共同點:真實的故事、生動的細節、自然的表達。他悄悄活動著手指,默念著稿子裡的關鍵轉折點。
“下麵有請縣公路段工程隊江春生同誌!”主持人的聲音通過擴音器傳遍全場。
江春生穩步走上舞台,站在了話筒前。他的眼光掃向陳曉萱所在的方向,但現場錄像刺眼的燈光讓他一時看不清台下的觀眾,但這反而減輕了他的緊張。他深吸一口氣,沒有拿出任何講稿——這個舉動立刻引起了台下的小聲議論。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誌們,”他的聲音清亮而沉穩,“今天我要講述的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一個普通養路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