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二年深秋,凜冽的寒風裹挾著西北邊陲的戰報疾馳入京。
吐蕃鐵騎在橫掃吐穀渾、黨項與白蘭諸羌後,兵鋒如熾,悍然撲向大唐鬆州。狼煙烽火染紅天際,急報如雪片般飛入長安城,驚破了太極宮的靜謐。
太極殿內,李世民猛地拍案而起,玄色龍袍隨動作獵獵作響,案上的青銅燭台劇烈震顫,燭火搖曳不定。
"小小吐蕃,竟敢犯我大唐天威!"帝王震怒的聲浪在殿內回蕩,廊下值守的金吾衛皆屏息斂氣。
待怒意稍平,李世民沉聲道:"吐蕃,朕小看了爾"
與此同時,夜色籠罩的長安城中,一場隱秘行動也在悄然展開。
不良帥袁天罡負手立於太平坊張起靈宅院中,簷角的銅鈴在風中輕響,為這靜謐的夜晚增添幾分神秘。
袁天罡凝視著夜空,眼眸深邃如古井,良久,他開口道:"吐蕃勢大,此番來犯,已成為我朝心腹大患。"
張起靈身姿如鬆,立在月下,銀甲泛著冷光,聞言眉頭微蹙。袁天罡繼續說道:
"聖上有密令,命你暗中隨魏王出征,主要負責其安全。"
張起靈神色驟變,目光中滿是震驚:"魏王出征?"他深知,領軍出征意味著手握重兵,在這微妙的局勢下,其中暗藏的權力博弈與風險不言而喻。
稍作沉吟,他壓低聲音,語氣凝重:
"難道聖上不怕魏王效仿玄武門之事嗎?當年聖上......"
袁天罡抬手止住張起靈的話語,目光中透著洞悉一切的睿智,緩緩道:
"聖意深遠,非我等所能揣度。我等身為臣子,唯有恪儘職守,遵令而行。"
他頓了頓,語氣轉為鄭重:"此次任務事關重大,不容有失。
吐蕃軍中藏龍臥虎,你務必小心行事,既要護得魏王周全,也要摸清敵軍虛實。"
張起靈神色肅然,單膝跪地,沉聲道:
"天暗星領命!。
次日卯時三刻,大明宮含元殿丹鳳門轟然洞開。
晨光穿透薄霧,將朱雀階染成金紅色,張起靈身著玄甲立於東側廊柱下,腰間懸掛的鎏金錯銀短刃折射出冷光。
隨著鐘鼓長鳴,文武百官魚貫而入,紫袍玉帶的長孫無忌緩步走過時,廣袖帶起的風拂過張起靈衣角——這位曆史上仕任兩朝的宰輔,目光如鷹隼般掃過殿前侍衛,袖口暗繡的獬豸紋在光影中若隱若現。
殿內檀香縈繞,李世民身著赭黃龍袍端坐龍椅,案上疊放的加急軍報已被朱砂批注得密密麻麻。
他猛地將一卷戰報拍在玉幾上,龍紋金錯的案幾發出悶響:
"吐蕃賊子!連破我鬆州三城,今次竟妄圖染指關中!"
"陛下!"程咬金豹眼圓睜,銅甲碰撞著搶出班列,腰間宣花斧的紅纓隨動作狂舞,"
末將願提三千玄甲軍,踏平吐蕃王庭!"老將的吼聲震得梁上蟠龍吞珠的垂珠微微晃動。
魏征整了整褪色的布袍,須髯因激憤微微顫抖:
"昔年苻堅南侵,皆因縱敵養患。吐蕃狼子野心,此番若不重創,他日必成心腹大患!
"他的諫言擲地有聲,殿內眾臣紛紛頷首。
李世民抬手揉了揉太陽穴,目光掃過階下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