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的經驗教訓,如暮鼓晨鐘,讓李世民愈發深刻地意識到太子教導一事,關乎社稷興衰,容不得半點輕忽。
當李治榮膺太子之位,李世民便精心擘畫,著手搭建太子輔臣班底。長孫無忌,這位與李世民情誼深厚,且在朝堂素有威望的肱骨之臣,被委以太子太師之職。
房玄齡,以其卓越的理政才能與謀略,出任太子太傅。蕭瑀秉持剛正之性、忠誠之心,擔起太子太保重任。
李世積憑借赫赫戰功與過人膽識,成為太子詹事。
此外,馬周、褚遂良、岑文本等一眾才俊,也紛紛彙聚於太子麾下。
這陣容可謂群星璀璨,皆是李世民信得過的股肱,無論公誼私情,皆可堪大任。
以李世積為例,曾有一回,他身染沉屙,病情危急。
禦醫開的藥方中,竟需以人須燒灰入藥。
在古人心中,“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須發乃是承載孝道與尊嚴之物。
曹操曾割發代首,足見其分量。然而,李世民聽聞後,未作絲毫遲疑,毅然剪下自己尊貴的龍須為李世積配藥。
李世積得知,感激涕零,伏地磕頭,直至血流滿麵,仍難表其感恩之情。
後來,一次宴飲間,李世民與李世積把酒言歡。
酒酣之際,李世民神情莊重地說:
“朕遍觀群臣,欲擇一托孤之人。思來想去,唯卿能擔此重任。昔日你不負李密,朕堅信如今你亦不會負朕。”
李世積聞此,心中暖流湧動,感動不已,醉酒酩酊。
李世民見狀,恐其著涼,當即解下身上黃袍披於他身。
李世積本就忠義,經此種種,更是矢誌願為李世民赴湯蹈火。
李治初任太子數十日,便展現出仁善之質。
他呈遞給李世民的表章中,提及李承乾與李泰生活清苦,衣食簡陋,飲食粗糲,懇請父皇改善他們的待遇。
李世民覽表後,心中暗喜,認定自己選對了儲君。
在太子的政事啟蒙上,李世民同樣用心。他安排岑文本、褚遂良、馬周等人輪流至東宮,與李治縱論治國方略。
而他自己,更是親力親為。見李治用膳,便教誨道:
“盤中餐食,皆農民辛勤耕耘所得,當知來之不易。”
見李治騎馬,便提醒:“馭馬需懂勞逸結合,勿竭其力,方可長久乘騎。”
見李治乘船,便警示:“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以民為本。”
見李治於樹下休憩,便勸誡:“木材依繩墨方能取直,君主納諫言方能聖明,多聽諫議,可少犯錯。
在大唐宮廷的太子東宮之中,李治偶然間憶起武媚娘曾向自己提及張起靈此人,心中一動,便有了主意。
這一日,他恭敬地來到李世民麵前,微微拱手,言辭懇切地說道:
“父皇,兒臣近日聽聞張起靈張將軍劍術超群,心中甚是傾慕。
兒臣正欲精進劍術,不知父皇可否將張將軍賜予兒臣,做兒臣的劍術老師,教導兒臣一二?”
李世民微微頷首,略作思忖。他深知張起靈武藝精湛,若能教導太子,於太子的成長頗有益處。
於是,他微微抬眸,朗聲道:
“也罷,這張起靈的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來人呐,傳朕口諭,令張起靈即日起教導太子劍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