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八年深秋,太極殿內炭盆劈啪作響。
李世民望著案頭高句麗扣押唐使的密報,指節無意識叩擊著刻滿山河圖的玉鎮紙。
忽聞階下傳來蒼老的腳步聲,他抬眼望去,73歲的李靖身披玄色大氅立在丹墀之下,銀發與鎧甲上的霜花在燭火中泛著冷光。
"魏國公可知朕為何召見?"
李世民步下龍階,袍角掃過冰涼的青磚,
"武德年間你踏平蕭銑,收伏嶺南五十一州;貞觀初年北破東突厥,擒頡利可汗於陰山;西擊吐穀渾時,你率軍穿越大積石山,飲馬河源。
這些功績朕每日翻看《貞觀政要》,字字如在眼前。"
李靖拄著蟠龍杖深深一揖,甲胄相撞發出清響:
"陛下謬讚。臣不過是執陛下所授之劍,順天應命而已。
今漠北烽煙又起,若蒙陛下不棄,老臣願效馬革裹屍之忠。
"他抬頭時目光如鷹,雖身形佝僂,卻仍透出當年率八百精騎夜襲定襄的悍勇。
李世民凝視著這位跟隨自己半生的老將軍,忽想起二十年前渭水之盟時,正是李靖在突厥退兵後星夜疾馳,以奇兵截斷其歸路。
此刻見他白發蒼蒼仍請戰,心中五味雜陳:
"魏國公戰功赫赫,朕豈會不知?隻是此次高句麗路途遙遠,朕實不忍你再涉險。
"陛下!"李靖突然向前半步,杖尖重重點地,"昔年臣隨陛下破薛舉時,您親率玄甲軍衝鋒;虎牢關之戰,您單騎誘敵三千鐵騎。
如今陛下若要親征,老臣懇請為先鋒!"
殿外朔風呼嘯,將燭火吹得明滅不定。李世民沉默良久,上前扶住老人:
"朕意已決。你且安心調養,待得勝歸來,朕要與你共飲慶功酒。
"待李靖離去,他望著宮牆上斑駁的月影,喃喃道:
"非朕貪戀軍功,實乃高句麗狼子野心,不滅此患,何以安天下?"
次日清晨,尉遲敬德闖入太極殿時,甲胄上還沾著玄武門的露水。
"陛下!
區區高句麗,末將隻需三千玄甲軍,旬月之內必取其王首級!"
他聲如洪鐘,震得梁間銅鈴嗡嗡作響。
李世民將染血的唐使帛書擲在案上:
"淵蓋蘇文弑君專權,扣押我朝二十餘使者。此等挑釁,朕若不出兵,何以立威於四海?"
見尉遲敬德還要爭辯,他忽然放緩語氣,"
當年虎牢關之戰,你單騎救朕於重圍。
如今朕要親征,你可願為朕執掌前軍?"
尉遲敬德虎目圓睜,單膝跪地:
"末將願率玄甲軍為陛下踏平遼東!隻是..."
他抬頭望向龍椅,
"請陛下允末將帶三千陌刀手,定要讓高句麗人知道,大唐刀鋒所指,寸草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