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馬騰,劉備神清氣爽,心情也格外舒暢。
他看著遠處的豔陽,仿佛看到興漢大業的曙光就在眼前。
自元直和孔明相繼出山輔佐,真有如神助,萬事順遂啊!
兩次大勝曹操,打出了氣魄和軍威。
劉備明白,儘管他現在僅有一樊城立錐,但能明顯的感覺到,自己的潛在的勢力正一步步壯大。
逐鹿天下、匡扶漢室的宏願再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是阿鬥的重生,改變了這一切麼?
嗬嗬,一定是!
劉備又有些想念阿鬥了。
他一定是天下最好的兒子,匡扶漢室的強大執念使其重生助我。
唉,不知何時才能去江陵一趟,好好和阿鬥說說現在的天下大勢,時局新象。
劉備長長的歎了一口氣,於江陵的方向感慨道:
“阿鬥吾兒,為父心切盼汝速長,待汝成年,可與為父並肩,共瞻此恢宏壯闊之興漢大業功成之日!”
想到阿鬥,便又想到諸葛亮。
阿鬥最心心念念的相父,如今就在自己的身旁,為自己出謀劃策。
那種成就感和幸福感,真無法用語言形容。
邇來數日,劉備欣喜難抑,夜不能寐。
每念及阿鬥曾提及之《出師表》,感懷諸葛孔明先生忠義輔佐、殫精竭慮之恩,遂於夤夜起身,尋來草繩,親執其手,精心編織草帽一頂,以表謝意。
這一日,他雙手捧起草帽,遞給諸葛亮:“軍師,欲以此聊表敬謝之意,盼翌日贈予先生,以全心意。”
諸葛亮一怔,回想夢中,劉備好像也送過他一頂草帽,那時如何回應?
他已經記不清了。
夢中的很多細小之事,醒來便已忘卻。
有些記下來的,也隨著時間慢慢模糊,消逝。
所幸,唯每件大事都牢記於心。
夢中那君臣囑托之情亦半點不曾忘懷。
這次,他受寵若驚,當即感動跪接:“春去夏來,陽光日盛,亮正缺一遮陽之物,主公竟念及於此,亮感激不儘。”
“哎呀,這算不得什麼。”
而在劉備看來,哪怕能為諸葛亮做一點小事,他都覺得滿心慰藉,趕緊雙手扶起諸葛亮:“軍師為我大業殫精竭慮,我不過略表寸心,怎敢受軍師這般大禮?”
諸葛亮也實在不知該說什麼。
劉備這樣的主公,實乃世所罕見之明主,實乃我諸葛亮之幸也!
他想了想,還是決定先和劉備言明軍政要事:
“主公,曹操既得夏侯惇,必舉大軍至樊城,以泄兩敗之恨,彼時,恐怕就不是三萬或是十萬之數了。”
劉備也凝重起來:“那依軍師之間,當如何應之?”
諸葛亮搖搖羽扇,冥思了片刻,忽然笑了笑:“不如送他三敗之數,如何?”
劉備大喜,遂與諸葛亮入軍帳,以論軍情。
……
而另一邊,魯肅臨去出使荊州前,再次向孫權舉薦龐統。
其言辭懇切,曉諭再三,終於又說動了孫權。
孫權認為,魯肅向來行事穩重,舉薦賢才亦是秉持公心,所薦之人皆有真才實學,本打算屈尊再去一趟,考察一下龐統的學識。
可就在這時,另一個重要人物踏入了江東的地界。
此人正是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