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魯肅原本也已經想過這個可能。
但說到底,他還是更願意相信斥候帶來的消息,以及其一貫行事作風。
認為國太真死,曹操不至於瞞著不報。
今聞孔明所言,終覺這種情況還是很有可能發生的。
“依孔明的意思,國太已然自絕,曹操乃故意……”
“非也非也!”
諸葛亮趕緊打斷:“子敬切勿妄言!此非我本意,乃臆測而已。吳國太或仍在世,亦或為曹操之雄略風采所動,遂息求死之念,是以……”
魯肅聞言音色一變:“孔明先生!”
“哎呀,亮失言也!”
不經意間,諸葛亮把兩個可能擺在魯肅和諸葛瑾的麵前。
一個是國太已自裁於許都,曹操掩人耳目,秘不發喪,以假吳國太混淆視聽,欲圖從江東謀取更大利益。
另一個是國太斷絕求死之念,置江東利益於不顧,選擇屈從曹操。
那個更符合情理?
又或者說:是你,你會選擇相信哪個?
想到此,事情似乎有了新的轉機。
魯肅遂不複究此事,轉而與眾人就孔融家眷交接之諸般事宜、詳明安排,共相籌議。
按魯肅的想法,劉備雖然於襄陽之戰大勝曹操,重新奪回樊城之地。
然僅略複荊州些許舊土,甚至未能奪回荊州全境。
曹操憑宛城之險固而堅拒,天下九州仍儘為曹操所控。
曹操但得略整戎旅,秣馬厲兵數載,亦足可募得雄師百萬也。
倘若江東附曹。
當下江東最理智的做法,還是要和劉皇叔結盟。
魯肅乃言,願送孔融家眷至荊州,以全孔文舉先生遺願,亦踐玄德公念友之情。
更祈玄德公莫因孔文舉之死而與江東構怨,當釋卻前嫌,待國太之事過後,仍與江東締盟,共禦曹賊。
劉備對此沒什麼看法。
不是他真沒啥看法,而是有軍師在此,凡事全信於他則萬事大吉。
而後,魯肅與諸葛瑾作彆劉備,安穩歸吳。
魯肅與諸葛瑾再謁孫權,並未遽然提及行刺吳國太之策。
在他看來,但凡尚有他途可尋,絕不願出此下策。
故而先將吳國太或已自戕之揣測,如實秉明孫權。
孫權聞言,陷入深深思索。
諸葛瑾建議:“主公,若得如此,莫不如為國太發喪。”
孫權含著眼淚歎息:“可若母親尚在人世,豈不是有違孝道,為天下人所恥!”
諸葛瑾撫淚長歎一口氣:“若依此忖度,國太恐已魂歸泉壤矣。”
魯肅的意見是派個人,以孫尚香之名,去一趟許都,打探虛實。
孫權沉吟良久,又暗詢步騭,步騭給出了個妥當的建議:“何不以曹操之視角散布風聲,佯稱國太已薨於許都。主公可借此為由,為其操辦喪葬之儀。若國太健在,便言此乃曹操蓄意造謠,妄圖誆騙主公,使其行有違孝道之事。如此,進退之間,皆留有餘地。”
孫權想了想,決定雙管齊下。
他務必要弄清楚,國太是否尚在人世。
喜歡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請大家收藏:()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