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正思量如何是好?
法正淡淡一笑,又給出一免計。
“主公,可遣一將率殘軍,執破旗,著殘甲,緩行於道,偽作敗逃之師自大路歸營。敵軍見狀,必引兵來迎,反擒迎軍,如此可探其伏兵所在。”
劉備想起前世龐統,不禁搖搖頭:“此將豈不甚危?”
恰在此時,張任抱拳一揖:“末將張任,願未做殘軍,為主公前驅探路……”
劉備是真的擔心:“張將軍,此行或有危險?”
張任嗬嗬一笑:“昔樊噲持劍盾入鴻門宴,雖刀光環伺,猶能瞋目叱項王。末將雖不才,願效此等壯士,為主公前驅。況且,縱前路有伏兵千重,我自熟悉地形,相較於他將,斷不會入伏遭擒!”
因前世之故,劉備對張任本無太深的感情。
但今見張任如此,不由得深深欣賞和喜愛。
他也知道,身為降將,張任上無寸功在身,也是著急想要表現。
作為主公,也不能一直不給人家表現的機會。
想到這,劉備慨然抓住張任的手,認真囑咐:“那將軍可要小心!”
張任不得抱拳,隻道了一聲:“遵命!”
劉備仍懷憂色,複言:“縱令此役未竟,亦毋須強為,能全師而返,亦是幸事。”
張任納悶。
凡為人主,乃謂慈不掌兵,多令臣死戰以竟事,玄德公何為此般仁厚恤下?
難怪那麼多人追隨。
然此般做派,莫非不令軍旅之執行力銳減耶?
張任覺得,至少他自己隻感皇叔厚德,非但不會折損半點執行力,還願以士相報。
遂歸營準備,偽敗軍乃探大路。
……
此時此刻,諸葛亮大軍正浩浩蕩蕩往祁山而去。
走在熟悉的道路上,雖有跋涉,心境亦大不相同。
麾下首席大將張飛、副將為馬休、馬鐵、邢道榮、張衛、楊阜、薑敘等將。
沿途並無敵軍相阻。
諸葛亮明白,曹仁做出了穩妥的選擇,他選擇固守陽平關,為曹操堅守退歸之路。
那麼,身處涼州的夏侯淵,你又該作何選擇?
是全力拱衛長安,而留涼州於我,亦或固守涼州之境,使我得入長安之機?
大軍行了一個月,乃入祁山堡。
祁山堡涼州祁山鎮,地處蜀隴咽喉,是夢中“六出祁山”北伐的軍事指揮部所在地。
這裡異峰獨起,四周孤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堡上卻相對平坦,可容納一定數量的軍隊駐紮,且有暗洞直通西漢水邊,便於取水和緊急情況下的迅速轉移。
是絕佳的屯兵之地。
時夏侯淵猶未諳此地機要,但很快他就會知道,此隴右鎖鑰,會給他造成多大的麻煩。
此時的祁山堡看上去還很荒蕪,但沒關係。
閉上眼,所有的攻防重事就都出現在了腦海裡。
祁山堡前的“觀陣堡”,那曾是他演練軍時的看台和指揮台。
其左側的“藏兵灣”和右側的“圈馬溝”,可藏匿千軍萬馬。
此外,祁山堡北邊祁山山麓的“九穀堆”,是當年為迷惑曹魏大軍,顯示蜀軍糧食儲備充裕而設的九個大土堆。
而在此“九穀堆”之後,那裡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他的囤糧之地。
“軍師,接下來咱們先打誰?”
張飛主動請纓。
一路行來,他早已按捺不住。
諸葛亮看看天時,此四月過半,尚未過種麥之時。
“三將軍勿急,當先竟屯兵種麥之事,而後修橋建渠,以慰民生。”
“啥?”
張飛睜大一對牛眼,還以為自己聽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