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濟品出了孫輔的不快之意:“將軍,非孫仲謀怯戰,乃是其謹慎。因何謹慎?恐怕是既有立功之心,又懼怕咱們的合淝是個圈套。”
“哦?”孫輔疑惑道:“丞相引大軍南征益州之地,既不在此,又有何圈套?”
“恐怕,孫權並不相信此事。”
蔣濟遠望西南的方向:“我等樹曹家旌旗為疑兵之計。彼軍所至之處,皆慎之又慎,唯恐中吾伏兵,必待探得無虞方敢進兵。此正見其不知我軍虛實也。”
這話有點道理,也正解釋了孫權為何緩兵慢進。
“可經過了這麼多隘口,他應該知道,每個隘口皆無重軍駐守。”
蔣濟反問:“然則安知孫仲謀不會忖度:此等隘口乃我等故示孱弱,誘其深入,再圖聚殲耶?”
“嗯?他會這麼想?”孫輔覺得難以理解。
蔣濟沉思良久,又問孫輔:“將軍可有退敵之策?”
“無良策!”
孫輔坦言搖頭,又凜然道:“唯有以死護城,以候援兵乃至。”
“那我有一計,或可使孫權退軍。”
“軍師請講!”
“餘下關隘,亦高舞旗幟,乃作空營,然……”
蔣濟看向孫輔:“請將軍引城中守軍,從北門暗出,繞浮闍山之麓,再從東門而入,每日如此,以偽作援軍儘至。”
“這城中豈不是更空虛了?”
“可彆無他法,當今得守合淝城池,唯有此計也。”
“此亦無妨,每日可偽作萬餘甲士入城,然需大張旗鼓,招搖入城?”
“不可,且須謹記夜闌方入城。孫仲謀性本縝密,必遣斥候哨探。是以縱是夤夜入城,他亦定能察之。”
“可這樣,他就能退兵了嗎?”
孫輔還是有些不理解:
“縱為疑兵之計,亦需一戰以應之。然戰端既啟,雙方虛實十之八九必露於陣前。若然,此疑兵之策又複何益?”
蔣濟歎了一口氣:“將軍設疑兵之際,我當偽作曹公親筆書信。書中言:孤已屯兵浮闍山北,遣軍暗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爾等於合淝堅壁不戰,故示虛隘以驕孫權之兵。
待其深入,孤便令張遼複至,率五路伏兵齊出,務將孫權殄滅於此!
待孫權此敗,精銳儘失,則揮軍南下,江東可圖也!
而後,將此信作多份,差信使送至我城。孫權必能截獲一二,見此信或許會退軍。”
孫輔覺得離譜,他覺得孫權斷不會被一封信嚇得退了兵。
可當下之際,貌似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唯有死馬當作活馬醫。
於是,孫輔點點頭:“我今晚便作佯兵入城。”
……
另一邊,孫權緩兵慢進。
荊州那邊給的消息是曹操現在正在益州。
而合淝那邊斥候打探出的消息卻是:此時曹操正隱藏在合淝附近。
上次襄樊大戰。
曹劉於漢水展開轟轟烈烈的水戰。
本應曹操大敗,怎曾想曹操卻沿漢水下長江,突襲於赤壁。
偶然擒住了他孫權。
給孫權在江東的統治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這讓孫權產生了一種感覺。
……曹操當初名為渡漢水,襲襄陽,實則乃覬覦我江東之地。
今番會不會佯作攻打益州,實際上乃誘我出兵,將我江東主力部隊儘數殲滅於此。
若曹操得江東之地,使孫賁、孫輔總領揚州,則離統一天下又近一步矣。
而劉備亦可乘此機會,吞並益州,成為唯一可與曹操抗衡的諸侯。
到那時,孤身又在何處?
喜歡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請大家收藏:()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