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途聽人言,或許是能掐會算。
傅士仁認識虞翻之事畢竟不是什麼諱莫如深的秘聞,更非什麼不可告人的隱事。
徐庶知道了也就知道了,沒啥大不了。
畢竟,兩國高官,互熟互友者不在少數。
然而,不管徐庶是如何知道此事,對魏延而言,恰是突破秣陵困局的關鍵轉機。
“徐先生意在以你之言,勸虞翻歸降。”
傅士仁點點頭:“我想也是這個意思,可這信怎麼送進去?”
翻翻背麵,有一行小字:“以士仁手筆,射此信於城中。”
魏延與傅士仁互望頷首。
於是,傅士仁依照信件,重抄一份,而由魏延射入城中。
……
虞翻早已猜到主公或許將有重大舉措,卻並未向他明言。
隻叮囑他務必守好秣陵,護住建業根基。
而後便如同從人間蒸發了一般,消失在豫章郡。
與他一同消失的還有數十位大將和五六萬的精兵。
虞翻初時還以為主公是往山越之地討賊練兵刷戰績去了。
可那是刷戰績的時候麼?
曹操薨逝於西北黃沙之地,公瑾正出兵合淝,主公身為一國之主,不在都城督事,卻跑到偏遠郡邑親涉險地,豈非要亂了軍心國本?
他有心強諫主公,讓主公留在建業。
卻寄信數封,未有回應。
正想去問魯肅,結果魯肅的探馬先到了,問他:可知主公去往何處?
至此時,虞翻恍然意識到一件事:主公要去往何地,竟然連魯肅都沒有告訴。
他心中緩緩生出一絲不詳的猜測。
但又很快將此猜測否定。
因為一旦主公這樣做了,無論成功與否,皆為曹魏做了嫁衣。
如今劉備既得皇帝血衣密詔,更有皇子親披龍袍相托,荀彧竟以身犯險,親赴護送,儼然承繼漢室無上法理,欲效光武中興之舉再造乾坤,大漢重歸一統之象已然初顯。
身為吳主,亦為其盟友。
全力相助,以促漢祚綿延。
待天下一統之時,必為開國勳爵,可堪比蕭曹之勳、雲台之將。
就算有野心,亦可如公瑾之言,奪下豫揚,合夥滅曹。
再與劉備爭天下。
何以此鋌而走險,以亂臣賊子之名,去賭曹魏坐收漁利、借機傾覆之局?
他覺得,主公斷不會有此行。
故而,當關羽大軍開進玄武湖之後,虞翻還以為關羽率先背盟。
今得傅士仁勸降書,方才明白,主公終行背盟附逆,自取滅亡之事。
“糊塗啊……”
虞翻攥著薄絹,含淚長歎。
而敵人精兵圍城,亦知城中人心惶惶。
他該怎麼做?
率城中僅有的幾百老弱死守城門?
回首望去,階下是鬢染霜華,步履蹣跚,眼神恍惚的軍卒。
再看城下旌旗如林,鐵甲環城,甲光映日,殺氣直逼城頭。
一股絕望之心湧上心頭。
我虞翻自可拚死守城,以身殉國。
然主公臨行之際,竟連這真實的圖謀,都未曾與我吐露半分。
為何?
或是怕我阻諫!
閉目凝神,往昔與孫權論理之景複現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