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徐昂便率領本部數千楚烈軍士,拔營啟程,踏上了返回郢都的歸途。
而桑臨關城頭,那飄揚了不知多少年的楚烈玄鳥旗,緩緩降下。
取而代之的,是靖亂軍那麵雖殘破卻依舊不屈的靖亂軍大旗,在關隘上空獵獵作響!
武陽站在關樓之上,目送徐昂的隊伍消失在官道儘頭,又回望關內已換上靖亂軍服色的守軍,目光沉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召來趙甲,沉聲下令:“趙甲,命你暫領全軍!率主力按原定路線,直趨化州郡城!接管城防,安撫民眾,整肅軍紀!沿途不得擾民!本將與諸葛先生另有要務,隨後便至!”
“末將領命!”趙甲抱拳應諾,眼中雖有疑惑,卻無半分遲疑。他深知武陽行事必有深意。
武陽轉身下關。
不久,兩匹快馬悄然從桑臨關側門馳出,混入官道上往來的商旅百姓之中。
當先一人,身著半舊的青布長衫,頭戴鬥笠,正是喬裝後的武陽。
他身旁一人,同樣布衣鬥笠,身形略顯清瘦,但步履間已無前些時日的虛弱,精神矍鑠,正是經過落鷹澗靜養、已恢複大半元氣的諸葛長明。
而在他們身後不遠不近的距離,人流之中,十幾個或作腳夫、或作行商打扮的精悍身影,如同無形的影子,悄然散布、警戒。
為首者目光銳利如鷹,正是龍七。
十六名瞑龍衛,已如最忠誠的死士,無聲地融入環境,將武陽與諸葛長明牢牢護在核心。
兩騎輕快,沿著通往同會縣的官道前行。
武陽的心緒,也隨著馬蹄的節奏起伏。
越靠近同會縣,官道兩旁的景象便越發不同。
記憶中的荒蕪和泥濘早已不見,腳下的道路變得寬闊平整,夯實得極為堅固,可容數車並行。
道旁不再是雜亂的野草和破敗的窩棚,而是整齊栽種的行道樹苗,雖未成蔭,卻已顯生機。
沿途的村落,土坯茅草房變成了青磚灰瓦的院落,炊煙嫋嫋,雞犬相聞,一派祥和景象。
路上往來行人明顯增多,商旅車隊絡繹不絕,車轍深深,滿載著各色貨物。
挑擔的貨郎、推車的農夫、騎馬的客商,臉上大多帶著一種滿足與忙碌交織的神色,與當年那麻木絕望的枯槁麵容判若雲泥。
諸葛長明端坐馬上,目光掃過這欣欣向榮的景象,捋著頷下恢複了些許光澤的胡須,眼中精光閃爍,低聲道。
“主公,此路之平整,遠超尋常郡縣官道,足見此地賦稅充盈,官府治理有序。沿途村落屋舍儼然,百姓麵色紅潤,行路帶風,此乃倉廩實而知禮儀之象。商旅往來頻繁,貨物充盈,足證此地商貿繁盛,流通無礙。這同會縣…已非昔日吳下阿蒙了。徐昂所言,恐非虛誇。”
武陽微微頷首,心中感慨萬千,但更多的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這繁華,是他親手播下的種子,如今開花結果,他更需小心守護。
又行了大半日,繞過一道山梁,眼前豁然開朗!
一片規模宏大的城鎮,如同鑲嵌在翠綠山巒環抱中的璀璨明珠,驟然出現在視野之中!
同會縣城!
記憶中的低矮土牆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高大厚實的青磚城牆,綿延數裡,箭樓巍峨,垛口森嚴,顯露出堅實的防禦力量。
巨大的城門上方,“同會”兩個遒勁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城門外,護城河水流清澈,寬闊的石橋橫跨其上,橋上行人車馬川流不息,井然有序。
還未入城,一股喧囂而充滿活力的聲浪便撲麵而來!
城門口,等待入城的隊伍排成了長龍,有滿載漆桶、生漆原料的大車,有運送糧食、布匹的商隊,更有許多操著不同口音、衣著各異的外地客商,人人臉上都帶著期待。
守城士兵盔甲鮮明,精神抖擻,查驗文書、收取稅錢,動作麻利,態度雖嚴肅卻不顯跋扈。
武陽與諸葛長明牽馬排隊,緩緩隨著人流移動。
諸葛長明觀察著城門處的細節,微微頷首:“城門守軍,查驗有序,稅吏收錢,明碼標價,無勒索之狀。此乃吏治清明之兆。”
終於輪到他們。
守城士兵仔細查驗了武陽遞上的、偽造得毫無破綻的商人文牒,又看了看兩人風塵仆仆的模樣和所牽馬匹,並未過多刁難,收了入城稅錢,便揮手放行。
踏入城門的一刹那,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喜歡亂世梟雄,從縣令之子到帝王請大家收藏:()亂世梟雄,從縣令之子到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