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這句話,不僅適用於自然界中的生靈,對於人類社會而言同樣具有深刻的意義。
作為一個擁有著五千年悠久曆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泱泱大國——華夏。
自古以來…便秉持著勤奮努力、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無數先輩們憑借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創造出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
從古老的農耕時代到現代的信息社會,這種勤勞奮鬥的精神一直貫穿其中,成為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的動力源泉。無論是文人墨客的千古佳作,還是科學家們的偉大發明,無一不是辛勤付出的結晶。
尤其是,在春秋戰國之際,在動蕩與變變革劇烈“衝擊”著世俗與傳統的時候,糧食…那就更顯“珍貴”了。
畢竟…“凡幾涉手而入倉廩,安可輕農事而貴末業哉?”
作為不輸於秦晉這樣的“曆史大國”,魯國不僅同樣傳承了周朝與前代的曆史,具有本國的“曆史底蘊”,文化十分悠久渾厚。
並且,有“君子之國”之稱的魯國,在曆史上,其實也是個“農耕大國”與“產糧大國。”,在大量的相關曆史書籍中,也記錄了許多與農事相關的知識和經驗。
雖說,在古代,尤其是春秋與戰國兩代之際,生產力是極其低下的。
現代人所能食的肉糜精糧,蔬果佳肴,在那時…基本都隻能是供王公貴族的子弟、還有官位、權職較高的主管各事的大臣。
甚至…有的時候,供應量緊缺。再加上種植、倉儲與加工等一係列技術的落後,這就造成了內部供應都“縮水大半”,隻有像諸侯王及身邊親信權臣,才有機會享用。
那祭祀所用的豬牛羊三牲太牢之禮,豬羊二牲少牢之禮,更是隻在涉及國事外交及江山社禝等隆重場合,才會使用。
如此,就更不必說那時的“平頭老百姓”了,基本上就隻配食用比較粗劣的野菜粥飯,尤其以小米、黍栗,搭配上各種在野外采摘的如菽菰之類的野菜為主所熬成的粥飯。
不過…幸運的是,自打實行了“初稅畝”這一具有長久現實意義上的改革之後。
在井田製的基礎上,人們生產的積極性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生產力與先前相比有了較大提高。
在尤以水稻和冬小麥為主要糧食作物的魯國,伴隨著國土田地的進一步開發,大量的粗糧和一係列特產得以開發,這也就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話說回來,像左丘明這樣在朝中任職的史官,他自然是有一定的俸祿的,也足夠他的生活。
隻是…他在年老之際,便斷然辭去史官之職,回鄉開墾他那一畝三分地,然後獨自生活了。
這耕作的技術與經驗,想必並非一日就可以積攢下來。
就算是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般的田園生活、陶冶情操,也是得有一定的積累的。
而在那個時候,大臣官員們,說不定除了本職工作以外,還會親自下田勞作,去種植各類雜糧與野菜果蔬之類的作物,以供家用,這是刻在基因裡的基本技能了。
所以,那個時候,在自家的宅院裡,有能力開墾屬於自己的一片田地…一片小天地,雖然是合適不過、受用不過。
這不…今日,在左丘明自家的宅院裡,身為“老師”的左丘明,就帶領著他的學生弟子,來到他自己開墾的那幾畝小田中,親自傳授種植的經驗。
此時,正值“足蒸暑土地,背灼炎天光”的盛夏之際、小滿之時。
眼見四周草木蔥蘢,再見那地上此起彼伏的田壟,想必就是等待收獲之後再播時令新苗吧。
不多時,在初蟬的躁鳴聲中,在聞嗅著泥土的清新氣味中,王嘉便跟隨著他的那幾個師兄妹,領取了新出芽的苗枝,還有一係列鬆土收獲的工具,在老師左丘明的指導下,開始了收獲與播種的工作。
話說,老師左丘明光著膀子,仗著兩個“泥腿子”,在田間地頭辛勤工作的樣子,雖說態度仍然十分嚴謹認真。
但是,與往日身著正裝,手持簡帛卷冊,在燭光之下提毛筆書寫,嚴謹治學的態度相比。
此番樣子,免不了憨態可掬、以及和藹可親的形象,不由得讓王嘉及一眾跟隨老師左丘明學習收獲與耕種的弟子付之一笑。
與此同時,在俯身用帕巾擦汗之餘,王嘉還熱情的與他的那幾位師兄妹,以及老師左丘明討論著有關時令農作物、牲畜,還有二十四節氣等諸多話題。
時間,正一分一秒的從掌心中溜走…
眼見簍筐中滿滿的收獲,仿佛先前的一切辛苦勞作,都如過眼雲煙一般從眼前飄過。
努力…一切值得…
辛苦…同樣也一切值得…
不管是上至高處廟堂之上管理國事的國君,還是下至在田間勞作的黎民百姓。也唯有各司其職,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掌握靈活應對突發情況與災禍的能力,秉持正義仁善的態度,才方能在動蕩不安的“亂世”中站穩腳跟,從而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江山社稷繁榮太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刻,王嘉還不禁感慨道。
“呼…”
“真沒想到,遠去了書香氤氳,在書海中自在暢遊,與文化、與曆史交流的“文字之旅”,這室外的空氣居然如此清新,這田地間的泥土居然如此令人“心曠神怡”。”
“說句實在話,我小的時候,在村兒裡,可沒少和田地打過“交道”。”
“隻是後來,隨著自己的閱曆不斷增長,在城裡生活的日子久了,這“鄉土情懷”,居然也漸漸的“淡沒”了。”
“不過好在,今日有幸,能同老師和師兄妹下田勞作,雖然身上臟了些,可這份傳統勞作後所摘得的“果實”,無疑是最“甜美”的。”
“也不知,老師在幾年後辭官回鄉,你繼續拾起這份傳統的技藝嗎?”
“我想…應該會吧。”
之後過了不久,在洗漱更衣沐浴後。
中午時分,在品嘗了自己烹飪過的粗糧野菜粥羹,雖然味道清淡,但勝在這種“樸實無華”且平凡的美味,最能讓人憶苦思甜。
飯後休息之餘,在按照先前的節奏,整理完特定區域的曆朝曆代及各諸侯國的曆史文獻及文化竹簡書籍後。
王嘉,便再度使用他那“情景在線頭腦風暴法”,依據先前的記憶,在這《左傳》的世界之中遊覽。
後來,伴隨著時間與空間的極度扭曲與快速變化,王嘉便來到了《左傳》的世界。
話說,在這魯隱公四年之時。
眼見進入了春天,四周生機盎然,春回大地,萬物複蘇。
周曆二月的時候,莒國人攻打杞國,占領牟婁。
雖然,這些小諸侯國之間的戰爭,規模遠不如中大新諸侯國戰爭那般“盛大”。
但是,其“慘烈”程度,仍然可見一斑。
而在一旁圍觀著的王嘉,對此也是有著頗多的感悟。
在見到戊申、衛州籲殺害他的國君完時,王嘉頓時便氣憤不已。
“不管是大諸侯國之間的戰爭,還是小諸侯國之間的吞並,這個過程想必都是十分慘烈的。”
“俗話說得好,“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這君臣之間也是如此。”
“在如臨大敵,敵軍大舉壓境之時,臣子不能恪守本分,反而欺君罔上、弑父殺君,這該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情啊!”
“唉…”
還沒等到王嘉哀歎完,眼見著時間與空間發生變化,他便來到了下一個地方。
夏天的時候,這魯隱公與宋殤公兩國國君,二人草草的相會於清地。
看著他們那匆忙且無所適從的神情,以及他們的言語之中,王嘉頓時便體悟到了什麼。
隨後,宋殤公、陳桓公、蔡國人、衛國人聯合攻打鄭國。
見到這一場景,王嘉他既表示對諸侯國團結協作十分讚同,但同時也表達了對以多欺少、恃強淩弱的憤慨之情。
然而,這一次,他在圍觀這些諸侯國德國君一同商議的場景時,差點被兵卒給抓住,所幸死裡逃生,才在這險象環生的險境中脫離出來。
時光一轉,眼見到了秋天的時候,公子翬領兵會合宋殤公、陳桓公、蔡國人、衛國人等諸侯國攻打鄭國。
此刻,隻聽他們在密謀道。
“國君,如今時機已經成熟,現在的鄭國忙於國事,國內有動蕩不安,咱們還是先下手為強,趁鄭國鬆懈之時,突然殺出重圍,給他個回不槍,想必一定能把鄭國打個措手不及。”
“倘若沒了鄭國這個阻礙,或許咱們幾國聯合,在對抗中大型諸侯國時,也能有一席之地。”
“國君,您請下命令吧!”
“嗯…”
“不知各位對此又有何看法啊?反正孤現在是同意出兵的。”
見此情形,王嘉不禁直呼。
“這幫人,還真是“陰險狡詐”啊!”
與此同時,周曆九月的時候,衛國人在濮地殺死了州籲。
在這其中,複雜的利益關係,不禁讓王嘉大為驚歎。
時光飛逝到了,冬天的十二月的時候。
此時,隻見衛國人,立這公子晉作為國君。
而在這背後,似乎有著更大的隱情。
而王嘉,他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果不其然,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件事情,就如他先前所想的一樣,早在預料之中,不在情理之外。
話說,在魯隱公第四年的春天,大臣衛州籲殺害了衛桓公而自立為君。
就在這個時候,魯隱公與宋殤公兩國國君會麵了,他們打算重敘在宿地會盟的友情。
然而,預定的日子還沒到,衛國人就來報告說他們衛國國內發生了叛亂。
夏天的時候,魯隱公與宋殤公這兩個國家的國君在清地草草的相會了。
話說,在這宋殤公繼承國君之位時,公子馮逃亡到了鄭國。
而這鄭國的國人,又打算送公子馮回國為君。
等到這衛州籲自立為君,準備向鄭國報複,上伐君主結下的怨仇,以此來討好諸侯,使君民關係和諧的時候,便派人前去了宋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王嘉見狀,不禁便有感而發。
“這個國與國之間的政治策略,怎麼令我如此熟悉?”
“通過戰爭來轉嫁國內危機,從而使得國內和平安定的做法,原來早在春秋戰國之時,就已經出現了。”
“古人,誠不欺我啊,哈哈…”
之後,這衛州籲所派的人,便來到了宋殤公的麵前,對他說。
“大王,您如果要攻打鄭國用以除掉對你有害的公子馮,您作為主力,我衛國,則是會向您提供軍費兵力。”
“至於這陳國和蔡國這兩個國家,他們就會作為隨行的附屬軍隊,來助大王您一臂之力。”
“如此做來,這也是我們衛國人的願望。”
“我承托國君衛州籲,謹以我衛國最大的敬意,來向大王您呈上此番建議,希望大王您能夠采納。”
這宋國的國君宋殤公聽後,很開心,於是便答應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