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僖公之年儘,僖公三十三年_左傳遊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左傳遊記 > 第103章 僖公之年儘,僖公三十三年

第103章 僖公之年儘,僖公三十三年(1 / 2)

在曆史長河的滾滾波濤中,帝王統治之術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功績堆砌,而是一場需要智慧、膽識與謀略的複雜博弈。所謂的功勞與功績,不過是這場博弈中可見的冰山一角,真正決定帝王成色的,往往是那些潛藏在水麵之下的關鍵能力。

於動蕩不安的危局之中,能否成為“力挽狂瀾”的中流砥柱,是檢驗帝王能力的重要標尺。當王朝麵臨內憂外患的嚴峻考驗,當社稷危在旦夕,真正的明君必須展現出過人的膽識與魄力。他們需要在千鈞一發之際做出正確的決策,以雷霆手段平定叛亂,以卓越的軍事才能抵禦外敵入侵,用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誌,將瀕臨傾覆的王朝巨輪重新引向正軌。這不僅需要對局勢的精準判斷,更需要敢於擔當、力排眾議的勇氣,稍有遲疑,便可能萬劫不複。

而在錯綜複雜的政治格局中,“平衡”與“斡旋”的藝術,則是帝王維持統治穩定的核心技能。朝堂之上,各方勢力盤根錯節,利益訴求各不相同。帝王既要駕馭權臣,防止其權力過大威脅統治;又要安撫地方豪強,避免其離心離德;同時還要協調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防止內亂的發生。這就如同在鋼絲上跳舞,稍有不慎便會跌入萬丈深淵。帝王需要憑借敏銳的政治洞察力,洞悉各方勢力的微妙關係,在其中巧妙周旋,時而恩威並施,時而分化瓦解,始終保持局勢的平衡,確保統治的穩固。

然而,帝王的職責並不僅限於守住先祖基業,更在於緊握時代機遇,為國家和百姓謀求長遠發展。在曆史的轉折關頭,能夠敏銳捕捉到時代的脈搏,順應曆史發展的潮流,是帝王卓越領導力的體現。無論是推行改革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還是開拓疆土以擴大國家的影響力,亦或是發展經濟以改善百姓的生活,都需要帝王具備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果斷決策的能力。他們要敢於突破傳統的束縛,勇於嘗試新的政策和製度,在變革中尋求發展,在發展中鞏固統治。

這三重維度,共同構成了考核帝王統治能力的重要指標。一個真正優秀的帝王,必須在這三個方麵都有著出色的表現。他們既要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成為國家的守護者;又要在日常治理中展現出高超的政治智慧,維持各方勢力的平衡;更要心懷天下,為國家的未來和百姓的福祉不斷努力。唯有如此,方能在曆史的舞台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後人敬仰的明君聖主。

而魯國國君魯僖公,很顯然便是這樣一位君主。

縱觀魯僖公的一生,恰如在驚濤駭浪中駕馭扁舟的掌舵人,將平衡之術與進取之誌熔鑄於治國理政的每個細節。當齊桓公開啟春秋首霸的格局,魯僖公審時度勢,既不盲目依附強齊,也不貿然對抗,而是通過"衣裳之會"的外交周旋,巧妙維係魯國在東方諸侯中的獨立地位。他深知,在大國環伺的夾縫中,一味的強硬會招致滅頂之災,過度的軟弱則淪為附庸,唯有在結盟與製衡間尋找微妙的平衡點,方能保社稷安穩。

城濮之戰的風雲際會中,魯僖公的政治智慧展露無遺。當晉楚兩大集團劍拔弩張,他沒有急於選邊站隊,而是暗中觀察局勢走向。既派遣公子買率軍戍衛,展現對晉國的支持姿態,又在楚軍勢盛時保留回旋餘地。及至晉軍大獲全勝,他即刻抓住時機,親自參與踐土會盟,以精準的政治嗅覺,在戰後權力重組中為魯國爭得一席之地。這種審時度勢、見機而動的能力,恰似高明的棋手,總能在局勢變幻中走出最有利的一步。

麵對國內複雜的公族勢力,魯僖公更將平衡之術運用得爐火純青。他重用三桓家族中的賢能之士,同時又通過聯姻、分封等手段分化其權力,使卿大夫集團始終處於可控範圍。當季孫氏勢力漸大時,他以"尊王攘夷"的大義名分,巧妙將其注意力引向對外事務,既避免了內部矛盾激化,又借助卿族之力拓展魯國影響力。這種剛柔並濟的治理方式,讓魯國在春秋亂世中始終保持著相對的穩定與繁榮。

在發展民生方麵,魯僖公同樣展現出超越時代的遠見。他推行"初稅畝"改革,打破井田製的桎梏,承認土地私有,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又興修水利,開墾荒地,使魯國的農業經濟得到長足發展。這些改革舉措,看似是順應時代潮流,實則是他深刻洞察社會變革趨勢後的主動作為。當其他諸侯國還在固守舊製時,魯國已悄然完成了一次重要的社會轉型。

更難能可貴的是,魯僖公始終心懷仁德,將百姓福祉置於首位。他頒布"薄賦斂、寬刑罰"的政令,減輕民眾負擔;遇災荒之年,不僅開倉賑濟,還組織民眾開展生產自救。這種仁政愛民的理念,讓魯國在亂世中凝聚起強大的向心力,百姓對國君的擁護,成為魯國在風雨飄搖中屹立不倒的堅實根基。

魯僖公的一生,是平衡與進取交織的典範。他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在大國博弈中為魯國謀得生存空間;以卓越的領導才能,推動國家在變革中不斷發展;以仁德之心,贏得了百姓的衷心擁戴。這樣的治國之道,不僅在當時成就了魯國的中興,更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政治智慧,成為帝王統治藝術的生動注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話說回來,此時此刻,隻見王嘉和他的師兄妹,在往常夫子老師左丘明丘明先生的傳授教導知識,同時他們在彼此間交流討論之後不久,他們便像往常一樣,協助老師左丘明丘明先生在書庫整理特定區域的竹簡卷帛書籍來。

而他們,在休息時分,對於魯僖公執政魯國這三十多年的漫長時光之中,對於他的政績,還有功與過的評價,無疑也成為了他們相互交流討論的重要話題之一。

“諸位可知,魯僖公於齊楚爭霸夾縫中周旋,結盟齊國,助齊桓公成就霸業,這當是他最顯著的功績了。”王嘉將一卷竹簡輕輕擱在案上,眼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當年齊桓公會盟諸侯,我魯國響應,不僅保得邊境安寧,還借齊國之勢提升了在列國中的地位。”

師妹阿蘅從書堆裡抬起頭,鬢邊的木簪隨著動作輕輕晃動:“師兄所言極是,可魯僖公重用公子遂,放任其勢力坐大,恐為日後埋下禍根。公子遂專權跋扈,如今已隱隱有壓製公室之勢,這難道不是僖公之失?”

一旁擦拭竹簡的師兄聞言,直起腰來,神色凝重:“阿蘅說得有理。僖公雖有外交之才,卻在內政上疏於製衡。魯國本就以周禮為本,如今公室權威漸弱,貴族勢力膨脹,長此以往,禮樂崩壞之象恐怕會愈發嚴重。”

王嘉微微皺眉,手指無意識摩挲著竹簡邊緣:“我聽聞,僖公在民生上也頗有作為。他興修水利,鼓勵農桑,魯國百姓這數十年來,至少能溫飽度日。為政者,能讓百姓安居,難道不是大功一件?”

“話雖如此,但治國之道,需兼顧內外、權衡利弊。”師兄將整理好的竹簡整齊碼放,語氣中帶著幾分憂慮,“僖公過於倚重外力,忽視內部治理,這其中的隱患,或許很快就會顯現。咱們身為學子,雖無參政之權,卻也該將這些得失記在心中,日後若有機會,定要引以為鑒。”

話音剛落,一陣腳步聲從書庫外傳來,眾人忙斂了神色,又各自低頭整理起竹簡。他們知道,這些關於魯僖公功過的討論,不僅是對過往的回顧,更是對未來治國之道的探尋,而答案,或許就藏在這一卷卷竹簡之中。

而夫子老師左丘明,此時此刻正倚在書庫半開的雕花木門旁,銀白長須隨著呼吸輕輕顫動。他並未急於踏入,而是靜靜聆聽弟子們尚未消散的議論聲,渾濁的瞳孔裡泛起欣慰的漣漪。方才的對話,字字句句都落進他耳中,如同春雨浸潤乾涸的土地。

少頃,他拄著棗木拐杖緩步而入,竹簡架間浮動的塵埃在他周身鍍上一層朦朧光暈。"論及魯僖公,倒讓我想起當年隨先君觀禮葵丘會盟之事。"蒼老的嗓音驚起眾人,阿蘅手中的竹簡險些滑落。左丘明枯瘦的手指撫過冰涼的竹麵,仿佛觸碰到久遠的時光,"那時齊桓公九合諸侯,尊王攘夷的氣魄令天下震動,可又有誰料到,不過數十年,齊國便因諸子爭位而內亂迭起?"

王嘉忙上前攙扶夫子在竹席上落座,目光灼灼:"夫子的意思是,倚仗外力終究不可長久?"

"何止外力?"左丘明輕輕叩擊地麵,發出沉悶回響,"興修水利、結盟強國,不過是枝葉之策。魯國以周禮立國,僖公若能真正複興周公禮製,讓君臣各安其位,又何愁公子遂之流亂政?你們看這些竹簡——"他突然指向整麵牆的典籍,"每一道刻痕都記錄著興衰榮辱,可終究要記住:為政者若失了本心,再好的謀略也是鏡花水月。"

阿蘅若有所思地捏緊手中竹簡:"那夫子以為,如今魯國當如何破局?"

左丘明並未立刻回答,而是顫巍巍展開一卷泛黃的《周禮》殘簡,蒼老的聲音裡帶著穿越歲月的厚重:"克己複禮,不是空話。你們這些孩子,莫要學那葉公好龍的愚人。待他日學成,若能以正道輔佐明君,讓這禮樂之邦重煥生機......"他忽然劇烈咳嗽起來,王嘉急忙輕拍他的後背,卻見老人渾濁的眼底燃起熾熱的光,"便是為師窮儘一生著書立說,也值了。"

暮色不知何時漫進書庫,將眾人的身影拉得很長。阿蘅悄悄將夫子滑落的灰袍披好,看著老人布滿皺紋的側臉,忽然讀懂了那些藏在竹簡深處的殷切期盼。窗外的風掠過簷角銅鈴,清脆聲響與竹簡翻動聲交織,恰似一曲古老的長歌,在時光裡悠悠回蕩。

暮色第三次漫上書庫窗欞時,王嘉將最後一卷竹簡輕輕合上,指尖殘留著竹片特有的涼意。燭火在案頭搖曳,映得他攤開的帛書上密密麻麻的朱批愈發鮮紅——那是他連續三日夜以繼日整理出的疑問卷,墨跡未乾處還泛著淡淡的墨香。窗外傳來更夫打更的梆子聲,他揉了揉酸澀的眼眶,忽然想起左丘明夫子常說的"朝聞道,夕死可矣",此刻竟生出幾分真切的共鳴。

次日破曉,當第一縷晨光穿透薄霧,王嘉已抱著沉甸甸的竹簡出現在書庫。這些天他養成了新的習慣:左手握著用麻繩捆紮的典籍,右手揣著刻刀和空白簡牘,目光像搜尋獵物般在林立的書架間逡巡。每當發現與魯僖公相關的記載,他便立刻用刻刀在竹簡邊緣刻下三角標記,那些深淺不一的刻痕,宛如他求知路上的路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王師弟又在找書?"師姐阿蘅的聲音從身後傳來。王嘉轉身時,正巧看見她懷中抱著新整理的《春秋》殘卷,鬢邊沾著幾片細碎的草葉——那是她今早去城外采風時留下的印記。王嘉忙將帛書展開,指著幾處批注道:"師姐,僖公三十三年"秋,雨螽於宋"這段記載,究竟是天災警示還是史官隱喻?"

阿蘅將書卷輕輕擱在案上,蔥白指尖劃過竹簡上的蟲蛀痕跡:"你可記得去年夫子講過的"天人感應"?宋國毗鄰魯國,這場蝗災或許暗指僖公盟齊伐楚之舉,違背了天道平衡......"她娓娓道來間,王嘉飛速用刻刀將要點記錄在空白竹簡上,木屑簌簌落在衣襟。

然而並非所有問題都能在故紙堆中尋得答案。當涉及到"公子遂勢力坐大是否早有端倪"時,王嘉在堆積如山的典籍中翻找三日,卻始終不得要領。捧著寫滿疑問的竹簡,他終於鼓起勇氣叩響了夫子的房門。

左丘明正伏案校訂《左傳》,蒼老的手指握著漆筆,在竹簡上落下蒼勁的字跡。聽王嘉陳述完困惑,老人忽然笑了,眼角的皺紋裡盛滿歲月沉澱的智慧:"你可知當年我隨先君觀禮時,公子遂如何與齊使密談?"說著從木匣中取出一卷泛黃的簡牘,"這裡記載著他暗通齊國的蛛絲馬跡,隻是被人刻意掩埋了......"

得到夫子指點後,王嘉開始了更為艱難的求證之路。他帶著竹簡與墨硯,跟隨師兄前往魯國故都曲阜。在殘垣斷壁間,他用刻刀拓下石碑上的銘文,在老農的講述中拚湊出當年水利工程的模樣。有次暴雨突至,他為了保護懷中的簡牘,渾身濕透仍死死護住書卷,回到書院時已發起高燒。

病榻上的王嘉仍未放下思索,當阿蘅端著藥碗前來探望,正撞見他在枕上刻寫新的感悟。"我明白了!"他突然抓住阿蘅的衣袖,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僖公之失,不僅在用人,更在失了"中庸"之道!"

半月後的清晨,王嘉將整理好的《魯僖公政跡考》呈給左丘明。陽光穿過窗欞,照亮竹簡上工整的字跡,也照亮少年人堅毅的臉龐。夫子逐字讀完,蒼老的手掌輕輕撫過簡牘,良久方歎道:"此卷可補《春秋》之闕,更可見你治學之誠。記住,真正的學問不在竹簡之中,而在上下求索的路上。"

晨霧漸散,王嘉望著窗外初升的朝陽,忽然覺得肩頭的竹簡輕了許多。那些曾令他輾轉反側的疑惑,此刻都化作了腳下通往真理的基石,在晨光中延伸向更遠的地方。

在此之餘,他也將關鍵的知識點與信息,記錄在他原先準備的小竹簡與小冊子中,方便他日後回到現代之後,與現代相應的著作典籍進行比對。

再到了後來,一切便恢複正常。

而王嘉呢,他也著手去尋找《左氏春秋》中記載著關於魯僖公第三十三年的竹簡草稿。

之後,他又通過自己閱讀白話文的記憶,使用頭腦風暴與情景再現法,進入這魯僖公第三十三年的世界,進行遊曆。

關於所負責區域的竹簡與書籍的整理工作,他也像往常一樣,把他們先放到了一邊,之後再做。

不多時,伴隨著時間與空間的變化與交織。

他的思緒,很快便來到了魯僖公第三十三年的世界。

說來也巧,就在這魯僖公執政魯國第三十三年,同時也是魯僖公執政魯國最後一年的時候,和魯僖公執政魯國的其他年份一樣,也都發生了許許多多饒有興趣且令人深思思考的事情。

周襄王二十五年,魯僖公三十三年春,二月的朔風裹挾著黃土掠過中原大地。秦軍鐵騎如黑色潮水,踏著未化的殘雪湧入滑國。滑國百姓驚惶奔逃,孩童的啼哭混著戰馬嘶鳴,城牆上的旌旗在血光中墜落。這支由孟明視率領的秦軍,本欲借道攻鄭,卻因消息泄露轉而滅滑,鐵蹄所至之處,糧倉被焚,宗廟被毀,隻餘斷壁殘垣訴說著亡國之痛。

與此同時,齊國都城臨淄內,齊昭公正端坐在青銅錯金的王榻上,手指叩擊著幾案,思索著列國局勢。他喚來國歸父,命其攜帶玉璧、絲帛等重禮前往魯國聘問。國歸父身著玄色禮服,率領車隊浩浩蕩蕩南下,車輪碾過驛道,揚起漫天塵土。魯國上下以周禮相迎,賓主在廟堂間觥籌交錯,看似融洽的交談中,實則暗湧著對齊魯未來結盟走向的試探。

夏四月辛巳,殽山的峭壁間彌漫著森然殺機。晉襄公身著玄甲,立於高處俯瞰峽穀,身旁老臣先軫白發飛揚,正低聲部署。當秦軍進入狹窄山道時,早已埋伏多時的晉軍與薑戎突然發動襲擊。箭矢如雨傾瀉而下,滾木礌石轟鳴著砸向山道,秦軍頓時陷入混亂。孟明視奮力拚殺,卻難敵居高臨下的攻勢,三萬秦軍幾乎全軍覆沒。鮮血順著殽山溝壑流淌,將春草染成暗紅,這場戰役成為秦國東進道路上的慘烈轉折點。

癸巳日,晉國絳都籠罩在肅穆之中。晉文公的靈柩停放在宗廟大殿,黑幡隨風飄動,大臣們身著素服,哀哭聲此起彼伏。新君晉襄公依照周禮,將父親葬入精心修築的陵墓,陪葬的青銅禮器與車馬俑排列整齊,仿佛仍在守護著這位春秋霸主的英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在東方,狄人如狼群般嗅到了機會。他們騎著快馬,呼嘯著衝入齊國邊境,燒殺搶掠,所過之處村落化為灰燼。齊國邊軍倉促應戰,百姓扶老攜幼逃往城池,齊魯邊境一時人心惶惶。

此時的魯僖公卻將目光轉向了邾國。他以邊界爭端為由,親率大軍攻打邾國,很快占領訾婁。訾婁城破之日,百姓流離失所,邾國國君怒不可遏,卻因國力懸殊而無力反擊。秋,公子遂又奉僖公之命,再次率軍攻打邾國,戰火在兩國邊境蔓延,田園荒蕪,民不聊生。

另一邊,晉國與狄人的戰爭也在持續。在箕地廣闊的原野上,晉軍列陣以待,狄人騎兵來去如風。晉軍將領先軫為報君恩,脫下頭盔甲胄,孤身衝入敵陣,以死明誌。最終,晉軍憑借嚴明的軍紀與精妙的戰術,大敗狄人,然而先軫的壯烈犧牲,也成為這場勝利中令人扼腕的悲歌。

冬十月,魯僖公為穩固與齊國的聯盟,不顧年事已高,毅然前往齊國。臨淄城中,齊昭公設宴款待,美酒佳肴間,兩國盟誓再續。十二月,僖公完成使命歸國,卻在旅途勞頓中一病不起。乙巳日,這位在位三十三年的魯國君主,在小寢中溘然長逝。臨終前,他望著窗外飄零的落葉,或許在回憶自己執政生涯的輝煌與遺憾。

更奇異的景象發生在這個冬天:本該肅殺的時節,嚴霜落下卻未能凍死百草,李樹、梅樹竟反常地結出果實。百姓們議論紛紛,認為這是災異之兆,預示著天下將有大變。而此時,晉、陳、鄭三國的軍隊已悄然集結,向著許國進發,新一輪的戰火,又將在中原大地燃燒。

話說回來,就在周襄王二十五年,同時也是魯僖公執政魯國最後一年的春天,渭水河畔的冰棱尚未消融,秦師三百乘戰車如黑色遊龍,轟然碾過洛邑北門的青石板路。青銅車轔與鐵蹄撞擊聲驚飛了城頭寒鴉,戰車上的秦國甲士們雖按周禮規脫去玄鐵頭盔,卻在俯身行禮的刹那,猛然騰躍上車,甲胄碰撞聲錚錚作響。十二歲的王孫滿踮腳望著那揚塵遠去的隊列,繡著玄鳥紋的衣袖拂過城堞,轉頭對身旁神色凝重的周襄王低語:"秦軍驕矜如此,將入殽函天險而不戒,此乃敗亡之兆。"少年清亮的嗓音在空蕩的城樓上回蕩,驚起簷角銅鈴叮當作響。

與此同時,鄭國商人弦高趕著十二頭黃牛行至滑國邊境,忽見塵土蔽日,秦軍旌旗若黑雲壓城而來。他額頭瞬間滲出冷汗,手指死死攥住韁繩,忽然瞥見車轅上捆紮的熟牛皮——那是準備獻給周室的貢品。"此乃天賜良機!"弦高瞳孔驟縮,立即解下四張牛皮,帶著仆從捧著酒肉迎上前去。當他將酒盞舉過頭頂時,指尖微微發顫,卻強作鎮定笑道:"鄭君聞西師遠涉,特命小人備薄禮犒軍。敝邑雖狹,願供諸君三宿之需;若將行,亦當執戟守夜。"話畢,他悄悄使眼色,仆從如離弦之箭奔向鄭國告急。

鄭穆公接到急報時,正握著玉玨把玩。聽聞杞子等人已整束行裝、磨礪戈矛,玉玨"當啷"墜地。他召來老臣皇武子,白發蒼蒼的老者捧著竹簡步入朝堂,聲音裡帶著歲月沉澱的威嚴:"杞子大夫,鄭倉之粟已罄,恐難再留貴客。原圃之麋鹿肥碩,願助諸君獵取歸秦。"當夜,杞子等人倉皇出逃,月光照亮他們狼狽奔逃的身影。而孟明視望著緊閉的鄭都城門,手中劍柄攥得發白:"此城如鐵桶,強攻必陷重圍,撤!"秦軍轉頭屠戮滑國,熊熊火光映紅了渭水南岸的夜空。

此時齊國國歸父正乘著朱漆馬車駛入魯國,車鈴叮咚如清泉擊石。從郊外迎禮到朝堂獻帛,他進退周旋皆合古禮,連執笏的角度都絲毫不差。魯國大夫臧文仲望著他行禮時舒展的廣袖,撫須歎道:"齊有國子,禮儀未崩。君若朝齊,可保社稷十年安穩。"魯僖公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猶疑,卻終究將青銅酒爵重重擱在案上。

晉都絳城則彌漫著肅殺之氣。先軫白發倒豎,鐵劍拍案震落案上竹簡:"秦穆公背信伐鄭,此乃天賜良機!縱有蹇叔哭師,亦難阻我複仇之師!"欒枝卻指著牆上晉文公畫像爭辯:"文公生前與秦盟好,今君新喪,豈可忘恩?"先軫猛然撕開孝袍,露出裡麵的玄甲:"秦趁喪伐鄭,踐踏周禮,談何恩情?今日縱背上弑君之名,也要讓秦人血債血償!"晉襄公望著朝堂上激烈爭辯的群臣,最終顫抖著將孝服浸入染缸,玄色染料在水中翻湧,恰似即將席卷殽山的血色風暴。

殽山之戰那日,晨霧如紗籠罩著峽穀。晉軍伏兵待秦軍進入隘口,頓時擂鼓震天。箭矢如雨傾瀉,滾木礌石自峭壁滾落,秦軍戰車在狹窄山道上擠作一團。孟明視揮劍力戰,卻見白乙丙被鉤索拖下戰車,西乞術的盾牌被流矢射穿。當晉軍生擒三帥時,殘陽將整條山穀染成猩紅,溪流中漂浮的秦軍甲胄泛著冷光。

然而這場大勝卻在晉國朝堂掀起波瀾。文嬴身著華服跪坐在椒房殿,珠玉流蘇隨著她的抽泣輕晃:"此三人離間秦晉,若能歸秦受戮,既可平穆公之怒,又顯晉君仁德。"晉襄公猶豫再三,終於在帛書上蓋下璽印。消息傳來,先軫正在用歃血的銅盤飲酒,聞言怒發衝冠,當著襄公的麵啐出一口濁酒:"將士浴血擒敵,婦人片語縱虎歸山!他日秦軍犯境,莫怪老臣言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黃河岸邊,陽處父策馬狂奔,嘶喊穿透晨霧。孟明視站在船頭回望,身後是晉國追兵揚起的漫天黃土。他解下腰間玉璜拋入黃河,沉聲道:"三年後,必報此仇!"對岸的陽處父望著遠去的白帆,手中未送出的驂馬焦躁地刨著河灘。

千裡之外,秦穆公身披素縞,立於雍城郊外。當敗軍殘部蹣跚歸來時,他踉蹌著扶住身旁老臣,白發在風中淩亂:"蹇叔之言,猶在耳畔。此敗非將士之罪,乃寡人之過!"說罷,他俯身親吻孟明視染血的甲胄,渾濁的淚水滴在玄鳥紋上。殘陽將君臣二人的身影拉得很長,宛如刻在大地上的誓言,預示著秦晉之間這場綿延數十年的恩怨,才剛剛開始。

眼見此番,在春秋風雲裡,各諸侯國在新的權位輪轉翻盤和重組中,各自的“愛恨情仇”與“蓄權謀勢”,相比於先前,也是愈發“清晰明了”起來。


最新小说: 歡迎來到神明的遊戲 從海灣風暴開始 覺醒十倍返利,我手撕極品親戚! 主母生存指南 引誘清冷權臣後 克係末日擺攤,邪神被我喂成萌寵 亡妻回歸的方式不太對 穿成病嬌反派的小青梅 糟!我老婆外麵有狗了 青蓮仙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