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點,市金融研究院三號會議室的空氣凝滯如冰。
蘇明玥準時推門而入,金屬門把手的冰冷觸感順著掌心一路傳到心底。
趙硯山沒有像往常一樣身著筆挺的西裝,僅一件深灰色的夾克衫,襯得他臉上的溝壑愈發深沉。
他沒有絲毫寒暄,目光如鷹隼般銳利,開門見山:“你昨天發表的那篇關於地方債風險模型的文章,字字句句,都讓我想起了一份十年前被強行壓下的審計報告。”
他的聲音不大,卻像重錘砸在蘇明玥的心上。
話音未落,一份泛黃的a4紙複印件被推到她麵前。
紙張的邊緣已經磨損,字跡卻依舊清晰得刺眼——《關於雲頂新區基建融資模式的係統性風險提示》。
報告的落款單位,赫然是蘇明玥父親生前嘔心瀝血的那個研究室。
“你父親,不是死於過勞。”趙硯山的聲音壓得更低,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裡擠出來的,“他是被人從那個本該有他名字的決策名單裡,硬生生抹掉的。”
蘇明玥的指尖不受控製地微微顫抖,但她的眼神卻在瞬間變得比會議室的空調冷氣還要森寒。
她強迫自己深吸一口氣,將那股幾乎要衝破胸膛的驚濤駭浪壓下,冷靜地追問:“這份報告,為什麼現在才拿出來?”
趙硯山渾濁的眼底泛起一絲苦澀的笑意,像是自嘲,也像是解脫。
“因為我也是最近才最終確認,當年在那份否決報告上簽字的評審委員會成員之一,如今,已經是財政部某司的副司長。這些年,我一直在暗中追蹤,卻始終缺一個引爆的契機。你的文章,就是那個火星。”
他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又遞過來一份打印的名單,上麵的人名和職務觸目驚心。
“這些人,以及他們的門生故舊,在過去八年裡審批過的項目,累計發行的問題債券高達六百一十二億。雲港隻是冰山一角。你要找的那個搖搖欲墜的地基,根子就在這兒。”
離開研究院時,外麵的陽光刺得蘇明玥眼睛發痛。
她沒有片刻的猶豫,回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撥通了恩師李教授的電話。
她的聲音沉穩而堅定,聽不出一絲情緒波瀾:“李老師,我需要您的幫助,組建一個‘影子評審團’。”
電話那頭,德高望重的李教授隻沉默了三秒,便沉聲應下:“需要我做什麼?”
“我需要您牽頭,聯合國內最頂尖的五所高校金融係學者,依據現行所有公開的法律法規與曆史數據,對這份名單上涉及的十二個重大項目,進行一次完全獨立的合規性重審。”蘇明玥的語速極快,思維卻無比清晰,“我們的標準隻有一個:不依賴任何內部文件,隻用公開資料加上嚴謹的邏輯推演。我們要用最無可辯駁的方式向所有人證明,即便是一個普通人,隻要有足夠的知識和耐心,也能看懂這套被他們玩弄於股掌之上的遊戲。”
指令發出,整個團隊如同精密的戰爭機器,瞬間高速運轉起來。
沈知意幾乎是不眠不休,連夜設計出了一套複雜而高效的評估模板。
模板的核心,是她嵌入的三大核心指標:風險權重動態模型、溢價異常度分析以及投標集中率的關聯性穿透。
每一個數據點,都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向那具看似光鮮的腐爛軀體。
與此同時,江野也主動找上了門。
這位平日裡有些玩世不恭的技術天才,此刻神情嚴肅得像換了個人:“明玥,技術上的事交給我。我們可以搭建一個公眾參與的線上平台,讓全國各地的用戶匿名上傳他們能接觸到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告、項目標書、甚至是不起眼的工程進度照片。我的ai算法可以實時抓取這些非結構化數據中的關鍵詞,自動進行交叉驗證,並生成一個可視化的預警指數。”
蘇明玥的這個計劃,就叫‘看得見的裂縫’。”
當晚,平台悄然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