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尚書出列奏道:“陛下,臣以為,可以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勢力。比如,收回地方的兵權,由朝廷統一調配。”
兵部尚書反駁道:“不可。地方需要軍隊來維持治安,如果收回兵權,一旦發生叛亂,後果不堪設想。”
大臣們爭論不休,蕭承繼聽著他們的意見,心中漸漸有了主意。
“諸位愛卿,”他開口說道,“朕以為,加強中央集權是必要的,但也不能操之過急。可以先從稅收入手,改革稅製,增加朝廷的收入,同時削弱地方豪強的經濟實力。”
大臣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陛下聖明。”
蕭承繼知道,這隻是第一步。想要徹底解決地方豪強的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他有信心,隻要堅持下去,一定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磐國永熙十七年,春。
蕭承繼推行的稅製改革已經初見成效,朝廷的收入增加了不少,地方豪強的勢力也受到了一定的遏製。
但改革也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引起了他們的不滿。這一天,幾個地方豪強聯合起來,上奏彈劾推行改革的戶部尚書。
蕭承繼看著奏折,臉色凝重。他知道,這些人是在向他施壓。
“傳旨下去,”他對太監說道,“戶部尚書推行改革有功,賞賜黃金百兩,綢緞千匹。至於那些彈劾他的人,暫時擱置不議。”
太監躬身應道:“奴才遵旨。”
蕭承繼知道,自己這樣做,可能會引起更多人的不滿。但他不能退縮,改革必須進行下去。
他想起父親的話:“治理國家,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他知道,自己必須勇往直前,才能讓磐國保持繁榮昌盛。
磐國永熙二十五年,冬。
蕭承繼已經在位二十五年了,這二十五年裡,磐國雖然經曆了一些波折,但總體上還是保持著繁榮穩定。
這一天,蕭承繼感到身體有些不適,便召來太子蕭景明,交代後事。
“景明,”他躺在床上,氣息微弱,“父皇快要不行了。朕把磐國交給你,你一定要好好治理。”
蕭景明跪在床前,淚流滿麵:“父皇,您會好起來的。”
蕭承繼搖搖頭:“生死有命,朕已經活夠了。你記住,治理國家,要以民為本,要善於納諫,不能剛愎自用。”
蕭景明點點頭:“兒臣記住了。”
蕭承繼看著兒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磐國的未來,就掌握在兒子的手中。
“去吧,”他揮揮手,“去做你該做的事。”
蕭景明躬身行禮,轉身離開了。看著兒子的背影,蕭承繼緩緩閉上了眼睛。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接下來的路,該由新一代的人來走了。
磐國景明五年,夏。
這幾年,在蕭景明的治理下,磐國繼續保持著繁榮穩定。但一場突如其來的旱災,打破了這份平靜。
北方數省顆粒無收,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消息傳到京城,蕭景明心急如焚。
“諸位愛卿,”他在朝堂上說道,“北方大旱,百姓遭殃,你們有什麼辦法?”
大臣們議論紛紛,有人主張開倉放糧,有人主張移民就食。
戶部尚書出列奏道:“陛下,國庫雖然充裕,但要救濟這麼多災民,恐怕還是不夠。臣以為,可以向富戶募捐,同時減免災區賦稅,讓百姓休養生息。”
蕭景明點點頭:“此計可行。傳旨下去,命各地官員開倉放糧,同時號召富戶募捐。朕也會拿出內庫的錢財,幫助災民渡過難關。”
大臣們紛紛躬身應道:“陛下聖明。”
蕭景明知道,這場旱災是對他的一次考驗。他必須全力以赴,才能讓百姓渡過難關,保住磐國的穩定。
磐國景明五年,秋。
在蕭景明的部署下,賑災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各地官員開倉放糧,富戶們也踴躍募捐,內庫的錢財也源源不斷地運往災區。
蕭景明還親自前往災區,慰問災民。看到百姓們的苦難,他心中十分難過。
“鄉親們,”他站在高台上,對災民們說道,“朕知道大家受苦了。但請大家相信,朝廷一定會幫助大家渡過難關。等災情過後,朕會免除大家三年的賦稅,讓大家重建家園。”
災民們紛紛跪下,高呼:“陛下聖明!”
蕭景明看著災民們,心中暗下決心,一定要儘快解決旱災的問題。他命人修建水利工程,引水灌溉,同時組織農民開墾荒地,種植耐旱的作物。
在他的努力下,災情逐漸得到了控製,百姓們的生活也慢慢恢複了正常。
磐國景明七年,春。
經過兩年的努力,北方災區終於恢複了生機。農田裡長滿了莊稼,百姓們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這一天,蕭景明收到了災區官員的奏報,說今年的收成很好,百姓們已經能夠自給自足了。
蕭景明十分高興,在朝堂上對大臣們說道:“北方災區已經複蘇,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要繼續加強水利建設,以防不測。”
大臣們紛紛躬身應道:“陛下聖明。”
蕭景明知道,這次旱災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國家的繁榮穩定,離不開完善的防災減災體係。他決定加大對水利、農業等方麵的投入,提高國家的抗災能力。
磐國景明十年,秋。
就在磐國逐漸從旱災中恢複過來的時候,北方的蠻族又開始蠢蠢欲動。他們趁著磐國國力受損,多次入侵邊境,燒殺搶掠。
消息傳到京城,蕭景明大怒。
“蠻族竟敢如此放肆!”他在朝堂上拍案而起,“傳旨下去,命大將軍率軍出征,教訓一下這些蠻夷!”
兵部尚書出列奏道:“陛下,蠻族騎兵勇猛,我軍不宜輕易出擊。臣以為,可以加固邊防,同時派使者去談判,許以重利,讓他們退兵。”
蕭景明沉思片刻,點頭道:“好吧。先派使者去談判,如果他們不識好歹,再出兵不遲。”
使者很快出發了,但談判並不順利。蠻族首領不僅拒絕退兵,還提出了苛刻的條件。
蕭景明得知消息,勃然大怒:“豈有此理!傳旨下去,命大將軍即刻出兵,討伐蠻族!”
大將軍領命出征,與蠻族展開了一場激戰。經過數月的戰鬥,終於擊退了蠻族,保衛了邊境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