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國章和二十年,夏。
禦書房裡,蕭策看著眼前的奏折,眉頭緊鎖。江南水災,百姓流離失所,而國庫卻有些空虛,難以支撐大規模的賑災。
“陛下,”新任宰相王敬之躬身說道,“臣以為,可以向富商募集資金,再減免災區賦稅三年,以安撫民心。”
蕭策點點頭:“此計可行。但要注意,不可強征暴斂,傷了百姓的心。”
王敬之應道:“臣明白。”
蕭策起身走到窗前,望著外麵的暴雨,心中思緒萬千。他想起當年建立磐國時的艱難,想起那些為了天下太平而犧牲的人,忽然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敬之,”他轉過身,目光深邃,“你說,我們能守住這來之不易的太平嗎?”
王敬之堅定地說:“陛下放心,隻要我們始終以百姓為重,就一定能守住。”
蕭策笑了:“說得好。那我們就一起努力,讓這太平盛世,延續下去。”
暴雨過後,天空放晴,一道彩虹橫跨天際。蕭策知道,隻要君臣同心,百姓安樂,磐國就一定能在這片土地上,長久地傳承下去。
磐國章和二十五年,冬。
一個寒冷的夜晚,幾個黑衣人潛入了皇宮,想要刺殺蕭策。幸好侍衛及時發現,才沒有讓他們得逞。
禦書房裡,蕭策看著地上的屍體,臉色凝重。這些人身手矯健,招式狠辣,不像是普通的刺客。
“陛下,”侍衛統領跪奏道,“屬下在他們身上搜到了這個。”
蕭策接過一塊令牌,上麵刻著一個“楚”字。他頓時明白了,這是楚國的殘餘勢力在作祟。
“看來,有些人還是不甘心啊。”蕭策冷笑一聲,“傳旨下去,加強京城防衛,嚴查楚國餘孽。”
侍衛統領應道:“屬下遵旨。”
蕭策走到窗前,看著外麵的夜色,心中有些感慨。他以為平定了四國,天下就能太平,卻沒想到還有這麼多暗流湧動。
“陛下,”王敬之走進來,“臣以為,與其鎮壓,不如招安。楚國餘孽之所以作亂,無非是擔心受到清算。如果我們能赦免他們的罪行,讓他們安居樂業,或許能化解這場危機。”
蕭策沉思片刻,點頭道:“你說得有道理。就按你說的辦吧。”
王敬之躬身應道:“臣遵旨。”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仿佛要將整個世界都覆蓋。蕭策知道,想要真正的太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他有信心,隻要堅持以百姓為重,就一定能掃清所有的障礙。
磐國章和三十年,春。
蕭策已經老了,頭發花白,行動也有些遲緩。但他依然每天堅持上朝,處理國家大事。
這一天,他收到了一份急報:北方的蠻族大舉入侵,已經逼近雁門關。
朝堂上,大臣們爭論不休。有人主張出兵討伐,有人主張議和。
蕭策看著爭論的大臣們,忽然想起當年自己在雁門關的經曆。他緩緩開口:“諸位愛卿,當年朕在雁門關,就是因為朝廷要斬儘殺絕,才不得不反。如今蠻族入侵,我們不能重蹈覆轍。”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傳旨下去,派使者去見蠻族首領,許以重利,讓他們退兵。同時,加強邊防,以防不測。”
大臣們紛紛躬身應道:“陛下聖明。”
退朝後,蕭策獨自一人來到承慶殿,看著匾額上的三個字,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了沈清辭,想起了那些為了磐國犧牲的人,忽然覺得有些累了。
“李德全,”他輕聲說道,“朕想退位了。”
李德全愣住了:“陛下,您還硬朗著呢。”
蕭策笑了:“朕老了,該讓年輕人來乾了。太子聰慧仁厚,一定能把磐國治理好。”
李德全含淚說道:“陛下,您放心,奴才會輔佐好太子的。”
蕭策點點頭,望向窗外。桃花又開了,粉色的花瓣隨風飄落,仿佛在為他送行。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接下來的路,該由新一代的人來走了。
磐國章和三十一年,春。
太子蕭承繼登基,改元“永熙”。登基大典上,蕭承繼看著底下跪拜的群臣,心中既激動又忐忑。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
儀式結束後,蕭承繼來到後宮,看望已經退位的蕭策。
“父皇,”他跪在蕭策麵前,“兒臣一定不會辜負您的期望,會好好治理磐國。”
蕭策笑著扶起他:“承繼,你記住,治理國家,最重要的是民心。隻要民心向背,國家就能長治久安。”
蕭承繼點點頭:“兒臣記住了。”
蕭策看著兒子,忽然想起當年自己建立磐國的情景。他知道,磐國的未來,就掌握在這些年輕人的手中。
“去吧,”他揮揮手,“去做你該做的事。”
蕭承繼躬身行禮,轉身離開了。看著兒子的背影,蕭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磐國一定會在新一代的手中,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磐國永熙十年,秋。
這十年間,在蕭承繼的治理下,磐國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江南的水災早已平息,北方的蠻族也沒有再入侵。
這一天,蕭承繼正在禦書房處理奏折,忽然收到了一份來自西域的奏報。奏報上說,西域諸國願意歸附磐國,成為藩屬國。
蕭承繼看著奏報,心中十分高興。他想起父親的教導,知道這是民心所向的結果。
“傳旨下去,”他對身邊的太監說道,“接受西域諸國的歸附,但不可征收過重的賦稅,要與他們和平相處。”
太監躬身應道:“奴才遵旨。”
蕭承繼走到窗前,望著外麵的景象。洛陽城越來越繁華,百姓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知道,這就是父親和無數先輩們想要看到的景象。
他忽然想起父親曾經說過的話:“這天下從來不屬於哪一家,隻屬於能讓百姓活下去的人。”如今看來,他們做到了。
夕陽西下,金色的陽光灑在洛陽城上,仿佛為這座古老的城市鍍上了一層金邊。蕭承繼知道,磐國的盛世,才剛剛開始。
磐國永熙十五年,冬。
雖然磐國表麵上一片繁榮,但蕭承繼卻隱隱感到一絲不安。近年來,地方豪強勢力逐漸壯大,有些甚至不把朝廷放在眼裡。
這一天,蕭承繼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諸位愛卿,”蕭承繼看著底下的大臣,“地方豪強勢力日益壯大,已經影響到了朝廷的統治。你們有什麼好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