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製,本意就是啟用寒門子弟,凡是能讀書會讀書之人也有一個機會能進入仕途。”
“但是久而久之難免被有心人鑽空子,讓整個科舉背離的初衷。”
盧珝點頭表示讚同,接著說道:“確實,不光王兄說的這些,就說進士吧,這裡麵品行不端的人也大有人在。”
“當朝廷變的昏庸的時候,奸臣當道的時候。”
“光明磊落的有誌之士便會被排擠,沒有靠山的人也會被排擠。”
“所以啊,製度再好,若是沒有一個正直的人來執行,也隻不過是徒有其表罷了。”
王通微微搖頭歎息。
二人又是看了一會兒天幕神情肅然。
他們心中都在默默思考,如何完善科舉製,讓真正的人才脫穎而出。
“王兄你說科舉製可還有法改進?”
盧珝思索片刻最終還是問出了自己心中的問題。
良久,他才緩緩開口:
“科舉製,本身並無過錯,錯就錯在那些彆有用心之人。”
“是啊,這些人為了一己私利,不惜歪曲科舉的本意,讓真正有才能的人無法脫穎而出。”
“那王兄可有良策?”
盧珝急切地問道。
對於盧珝的詢問,王通並沒有急於回複,反而是看著天幕上播出的畫麵。
嘴唇微抿,不知道在想什麼。
......
【然而韓愈撞了南牆,回頭是不可能再回頭了。】
【韓愈在經曆五個月的守孝後,又經曆了三次失敗的吏部考。】
【三次之後又三次。】
【韓愈苦於一身柴華卻因為沒有背景被拒之門外。】
【於是寫下了千古名篇《馬說》。】
【其中最為經典的便是“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以此來吐槽自己的境遇。】
......
天幕之下。
王通看到這才緩緩開口道:
“依我看科舉製度的改變還得從根源上解決。”
“就比如說韓愈三次之後又三次,這樣的失敗不是他所左右的。”
“從他一句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我就能感受到他內心的無奈。”
王通說到這頓了頓,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精光,那光芒極為銳利,仿佛要割破世間一切。
“所以,改變科舉製,還得從官吏上動手,尤其是主考官,審閱官。”
“改變科舉官的選拔和監督?”
盧珝看向王通耐心的聽著。
王通繼續道
“就拿韓愈來說,他現在的情況很有可能就是考官徇私舞弊導致的。”
“關鍵還是要從考官入手,選拔那些德才兼備的人來把關才是。”
盧珝點點頭,補充道:“光靠那些考官還不夠,還需要從製度上改變,就比如文章的規範還有科舉選拔的要求。”
“還有對考生信息的保密,考官不得和考生在私下接觸等等。”
二人說到痛快處,皆是眼前一亮提筆就寫。
王通筆走龍蛇,迅速在紙上勾勒出一幅科舉改革的藍圖.
每一個字都顯得那麼堅定有力。
盧珝亦是全神貫注。
他的筆下則是對於科舉選拔製度的種種設想.
力求做到公平公正。
二人時而相視一笑,是對於彼此想法的認同。
天幕上還在繼續:
【無奈之下,韓愈隻好輾轉各地來到藩鎮給節度使擔任幕僚。】
【一直到他三十二歲的時候他再次前往長安,參加第四次吏部試。】
【終於通過遴選,被任命為國子監的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