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的文武百官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她。
“諸位使節一路上辛苦了。”
武則天開口,聲音雖然沒有男人的雄厚。
但依舊帶著不可侵犯的洪亮。
“我天朝雖然威震四海但並不以武力相逼,而是以仁德服人,以文化懷柔。”
“諸位千裡迢迢而來,朕很是欣慰。”
使節們紛紛叩首,高呼萬歲。
武則天滿意地點點頭,揮手示意他們退下。
而後繼續看著天幕上關於韓愈的事。
【關中地區大旱。】
【災民流離失所,餓殍遍地。】
【然而朝中官員卻對上瞞報。】
【謊稱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
【對下則是繼續征稅。】
【這是貞元十九年的一幅眾生相。】
【韓愈此時正任職監察禦史。】
【按說以他的性格,看到如此不平事】
【不對口都要整兩句。】
【而監察禦史的職責正是監察百官。】
【於是韓愈上《輪天旱人饑狀》疏。】
【陳述實情。】
【金屬天災下貪官汙吏的醜態。】
【然而沒想到。】
【唐德宗竟因此暴怒。】
【怎麼彆的大臣帶來的都是好消息。】
【到你這裡就都是破事。】
【於是一紙令狀將韓愈貶謫到了廣東陽山縣。】
......
東晉位麵。
兩個身影盤坐於田園之中。
正是名士,陶淵明和他的好友周續之。
陶淵明手撚長須,悠悠開口“周兄你看這唐德宗,真是昏庸無道啊。”
周續之點頭道“關中大旱,災民遍地,他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樣的君主,還有什麼資格治理天下?”
陶淵明歎了口氣。
“韓愈上書陳述實情,本是忠君愛民之舉。”
“他卻惱羞成怒,將人貶謫到窮鄉僻壤,簡直就是昏君!”
周續之憤憤不平地說“簡直是個隻知享樂的昏君,枉費天子名號!”
陶淵明頗為讚同。
“不錯。”
“一個帝王,若隻願意聽好話,注定是要誤國誤民。”
“曆史上這樣的例子,還少嗎?”
周續之點頭道,表情中似乎有一絲痛心疾首。
“前有秦二世胡亥後有漢靈帝,哪一個不是因為荒淫無度才導致江山易主的,這怕是也要重蹈覆轍啊。”
“人啊,最怕的就是不知進退,不知變通,守成容易,創業難。”
“可一旦守成太久,就容易迷失自我,忘記初心。”
“這唐朝皇帝,恐怕就是如此吧。”
周續之頓了頓繼續說道
“韓愈這樣的直臣,本就是百裡挑一的人才。”
“他若是能用其所長,定能為天下立不世之功,可現在好了,竟然被貶到偏僻山村,虛度年華。”
“這損失的,可不僅僅是韓愈,而是整個王朝!”
陶淵明哀歎一聲,似乎想起什麼悲傷的往事,點點頭。
“誠如你所言,不過,天下之大,人才輩出,韓愈雖貶。”
“必有後來者繼之而起,隻是可惜,這皇帝,怕是無福消受了。”
周續之長歎一聲,雙手拍了拍,眼神不自覺瞥向一旁的美酒。
“唉,不說他了。”
“朝代更迭,天下興亡。
“人世間的榮辱得失,不過是過眼雲煙。“
陶淵明見周續之如此模樣,笑道。
“不如對酌山河如何?”
“好主意!”
“擺上,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