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消息他確實未曾知曉,原以為常孤雛於遼東邊關諸縣之舉乃其個人之意,豈料背後竟獲朱元璋首肯。
如此一來,倒也能說得通常孤雛緣何在此時行事突然毫無顧忌。
趙才見陳園如此言說,心下便已明白,陳園壓根無意插手此事。
雖說自己與陳園交情不淺,然而陳園未必肯為這事得罪常家。
遼東士紳皆以山東士族馬首是瞻,當遼東士紳遭逢變故之時,山東士族自不能坐視不理。
縱遼東之地略顯貧瘠,然亦自有其價值所在。
一旦大明蕩平北元,彼時遼東之地,極有望成為大明與他國之互市之處。
這邊境互市,所獲利潤頗為豐厚,山東士族豈會輕易舍棄此等肥饒之利。
是以趙才身為山東士族之代表,前來尋陳園,冀望陳園能出手相助。
然觀此刻情形,此願恐難達成。
蓋因大明初立,時日未久,此後勳貴必遍布朝野。
此輩初代勳貴,往往為士族所不願輕易得罪,反欲極力結納。
遍觀大明疆土,已有諸多士族與勳貴互通往來,更有甚者,已然相互勾連。
現今山東之地,不比江南,其受戰亂衝擊最為嚴重。
山東士族亟須複興,否則一步滯後於人,便會步步滯後。
趙才遂向陳園問道:“陳大人,能否為在下指條明路?”
陳園輕捧茶杯,淺啜一口,旋即搖頭道:“趙兄,還望恕本官無能為力。”
趙才聞之,當即起身,拱手道:“既如此,那趙某便不多叨擾,告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園並未起身,隻淡然說道:“慢走,不送。”
離了陳園府邸,趙才不禁喟然長歎。
若陳園不肯牽線搭橋,使他們有途徑上奏朝廷,於朝堂之上引得眾人關注,那山東士族在遼東苦心孤詣的布局,恐將付諸東流。
不過趙才亦能體諒陳園。
畢竟當下常家正處顯赫之時,況且常孤雛所作所為皆為百姓著想,無論從哪方麵看,陳園實無理由與常孤雛為敵,稍有不慎,便極可能招來禍端。
趙才滿心沮喪地返回府邸。
待他歸至府中,隻見數十位山東士族代表已齊聚於此,眾人目光皆望向趙才,眼中滿是期待,盼他能帶回喜訊。
眾人見趙才麵上儘是沮喪之色,便知此番他一無所獲。
劉家之主起身,向趙才問道:“趙家主,陳園究竟所言如何?”
趙才將陳園所言,一字不差地複述了一遍。
這十幾位家主聽聞後,無不眉頭緊鎖。
實則他們並非毫無門路,隻是欲打通那些關節,耗費實在太過巨大,頗有得不償失之嫌。
故而才遣趙才前去拜會陳園,探探陳園是否願意施以援手。
金家家主猛拍案桌,霍然起身道:“要不我等湊錢打通朝廷官員的門路便是,縱多付出些代價又何妨!
遼東這地兒,我等決然不能失去。
日後這互市之所,雖說不敢妄言日進鬥金,卻好歹能如細水長流般有所收益。”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