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孤雛一麵整飭內政,一麵遣葉旺與馬雲,率遼東軍之一部,與劉益佯裝行事。
但使張定邊未現,常孤雛則按兵不動。
暗中,常孤雛將遼東軍之精銳與遼東衛部眾,皆密聚於與納哈出毗鄰之邊境。
及納哈出之細作探知遼東大軍於邊境集結,納哈出頓時如芒在背,心下大亂,似熱鍋之蟻,惶惶然不知所為。
府中奔走呼號之聲頓起,眾人皆因之驚惶無措,氣氛緊張。
納哈出遂修書與劉益,詢其處遼東軍之狀。
劉益為應常孤雛之計,欺瞞納哈出,覆信曰:“吾境上下,皆嚴陣以待,絲毫未敢懈怠,日夜警備,以防不測。”
納哈出得劉益複信,心下驚疑交加,暗自思忖:遼東軍何時增募部眾,擴充員額至此?竟如此聲勢,實令人費解。
張定邊傷愈之後,遂向劉益請戰,望能統兵襲擾遼東邊關諸縣,為納哈出謀得契機。
劉益卻之,托辭曰:“遼東軍大兵壓境,萬不可將常孤雛逼急。”
實則,劉益早與常孤雛暗通款曲,歸降大計已然行至半途,豈容張定邊從中作梗。
與此同時,劉益亦暗自籌謀,尋思該以何策拿下張定邊,獻與常孤雛。
念及前事,料想常孤雛或已懷恨,劉益深知須得弭除二者之間嫌隙方為上策。
然貿然對張定邊動手,實非善策。
蓋因劉益之計若為他人覺察,恐生不測之變。
是以行事須當慎之又慎,務必確保萬無一失。
張定邊視劉益,覺其全無高遠誌向。
縱據四州之地,然行事瞻前顧後,怯懦猶疑,實如扶不起之阿鬥,誠為不可雕琢之朽木、難以成牆之爛泥也。
張定邊心生悔意,暗自思量,投身劉益帳下實非明智之舉。
所幸其早有綢繆,預留退路,便即差遣愛新覺羅·孟穆特回歸女真部落。
意在憑借劉益之勢,重新整飭女真部眾,厲兵秣馬,隱匿蹤跡,伺機而動。
愛新覺羅·孟穆特久盼此機,旋即往見劉益,懇請歸返部落。
劉益素對其未予留意,遂未加阻攔,任其自去。
孟穆特得順遂歸鄉,心中暗喜,幸之甚矣。
愛新覺羅·孟穆特歸返部落之後,假托劉益之名,廣召散於四方之女真族人,且遴選勇士,暗中厲兵秣馬,蓄勢待發。
其如此作為,臥薪嘗膽,隱忍圖存,以待時機。
常孤雛聞此諸事,對劉益頗感無奈。
心下思忖,劉益竟不知書信相詢於己?如今可好,日後勢必要興兵征伐女真一番了。
所幸張定邊尚留於劉益帳下,待日後若能擒獲,亦或斬殺,料想所得武略點數,當不在少數。
納哈出不信常孤雛竟擁如此之眾,膽敢同時與劉益及己開戰,遂屢屢遣兵前往試探。
麵對納哈出之試探,常孤雛令葉旺統領遼東軍迎擊,一戰之下,大挫敵軍之銳氣。
此乃遼東軍首度與納哈出之部眾正麵交鋒。
遼東軍雖不似遼東衛那般剽悍凶猛,然較之納哈出之兵馬,精銳遠甚。
此景令納哈出驚愕不已,暗自思忖:此軍不該為常孤雛之預備兵卒乎?緣何戰力如此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