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北伐大軍於蘭州與王保保相持不下。
彼時,有北元貴族建言元順帝,召集兵馬反攻北平,與王保保互為呼應,自兩端牽製明軍北伐之勢。
明軍北伐,兵力達數十萬之巨。
一旦遭牽製,所需糧草輜重,勢必劇增。
若謀劃得當,說不定便能拖垮明軍,使大明不得不提早終止北伐之舉。
元順帝雖已漸生懈怠、縱情逸樂,然聞此提議,卻頗感興趣。
若能令大明北伐功敗垂成,他便可依舊穩坐北元皇位,繼續這般逍遙度日,儘享榮華富貴,啖儘美酒佳肴。
奇皇後與太子對此亦極為讚同。
畢竟明軍北伐,矛頭直指北元,倘若北元覆滅,他們便將失去眼下尊貴身份,故而必定全力支持此計,毫不懈怠。
彼時,北元諸地軍閥之中,以王保保與納哈出勢力最為強盛。
王保保正於蘭州牽製明軍,此刻便唯有將心思動到納哈出身上。
除納哈出部外,其餘諸地元軍亦需集結一處,否則力量分散,恐難成大事。
諸地元軍,為高官厚爵所誘,竟皆從元順帝之詔,未幾,便聚得大軍十餘萬。
然納哈出這邊,卻非順遂。
納哈出已居北元太尉之位,名位尊崇,又於遼東獨霸一方,形同土皇帝。
若要他為元順帝效命出力,實非其所願。
不過,對於那彙聚起來的十幾萬兵馬,納哈出倒是興致頗濃。
若能攻克北平,不但可掣肘明軍北伐,還能於背後突襲常孤雛,屆時,常孤雛勢必腹背受敵,首尾難顧。
思忖數日之後,納哈出決意拚上一拚,冀望以小博大,使牛車化為馬車一般,成就一番大業。
得納哈出應諾之複,元順帝龍顏大喜,遂為納哈出加賜諸多顯赫頭銜。
先前遣王保保出雁門關進擊北平之策未竟全功,如今使納哈出一試,亦無不可之處。
納哈出留置心腹固守遼東邊境,以禦常孤雛,自身則親率十萬兵馬,往聚齊之地接管諸路北元兵馬,籌備反攻北平之事。
此訊旋即被徐達探知,他趕忙傳召常遇春、馮勝等一眾將領前來商議對策。
徐達言:“聞元順帝聚斂兵馬,欲反攻北平。北平乃要地,萬不可有失。”
馮勝道:“然今剿王保保已至緊要關頭,若回師援北平,恐前功儘棄矣。”
徐達剖析道:“王保保誠為勁敵,若能早除,善莫大焉。
然北平若為北元所占,北伐進程幾近腰斬,彼時大軍腹背受敵,恐釀不堪設想之後果。”
常遇春開口道:“那當如何?三哥既已明了輕重緩急,徑直下令便是。”
馮勝亦頷首稱是。
徐達道:“如此,遇春你與馮勝率十萬兵馬回援北平,吾於此地監守王保保。
待汝等抵北平,宜堅守為要。
若欲追擊,務必洞察敵方意圖,切莫莽撞。”
徐達目視馮勝,道:“馮勝,常將軍性急,屆時你務必多加留意,切勿令其莽撞行事。
你二人此番回援北平,當以保北平為要,萬不可貪功冒進,行事以穩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