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常遇春擊退納哈出後,揮師北逐三千裡。
稍作休整,常遇春當機立斷,決意親率大軍,直搗北元之上都。
元順帝聞此消息,嚇得肝膽俱裂。
奇皇後與北元太子亦無心再行內鬥,皆是神色倉皇之態。
原本奇皇後欲使高麗出兵相援,然高麗方麵卻予拒絕。
蓋因常孤雛與劉益合兵,已占據遼東大部,高麗此時豈敢觸犯常孤雛之怒。
元順帝急詔王保保速歸元上都。
王保保本就無意再與徐達纏鬥,此前又連遭徐達數陣挫敗,接詔後便即刻引兵奔赴上都。
常遇春親率九萬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徑直搗向北元上都開平。
王保保匆忙率軍來救,怎奈難敵常遇春之勇,終是潰敗,隻得護持元順帝等皇族,倉惶逃往應昌。
常遇春留少許兵馬鎮守開平,旋即率餘部緊追元順帝。
一路追至北黃河地界,然終究還是讓元順帝等人逃脫,僅擒獲數位王公及數萬北元士卒。
常遇春一路順遂,勢如破竹。
而常孤雛與劉益在與納哈出的交鋒中,亦是占儘上風。
納哈出領地急劇縮減,於常孤雛所率遼東軍攻勢之下,節節敗退。
北伐與遼東之捷報,頻傳至應天府。朝堂之上,喝彩之聲此起彼伏。
文臣皆頌朱元璋英明神武,有決勝千裡之能。
武將們聞同袍獲此大捷,亦是滿心歡喜,然其間羨慕之情,亦頗為濃烈。
退朝之後,胡惟庸徑至李善長府邸。
胡惟庸對李善長言道:“恩師,未曾想這常孤雛竟能將戰機把握得如此精準,遼東之地,幾可儘入大明版圖矣。”
李善長頷首稱是。
胡惟庸又續道:“若彼時能狠下心來,多撥些糧草輜重予遼東,便好了。
唉,現今常孤雛不借外力,獨力解決遼東之事,此等功勞,實在是大得很呐。”
李善長道:“此刻說這些,又有何益?但常孤雛能建此赫赫戰功,實乃我大明之福!
今常孤雛為大明開疆拓土,據有遼東,且北伐亦頗有成效,北元之患,已除七八。
大明由此獲休養生息之佳境,此誠為幸事。”
胡惟庸卻不禁歎息道:“然前些時日,我往常府拜訪,竟遭婉拒。
以常遇春之為人,斷不會出此舉措。
恩師,您說,此莫非是常孤雛暗中示意?”
李善長對胡惟庸道:“惟庸啊,你心太急了。若論常遇春,自然不會如此行事。
可這常孤雛非其父可比,那小子機靈過人。
當下欲將常孤雛納入淮西陣營,恐非易事。
況且如今常孤雛立下不世之功,聖上亦不會容他輕易站隊。”
胡惟庸眉頭微皺,道:“恩師,如今朝堂之中,文臣多出自浙東。
我淮西雖武勳眾多,然日後治天下,終究需仰仗文人。
若不能拉攏得力外援,往後如何能與浙東相爭?”
李善長放下茶杯,道:“罷了,莫談這些。
與其空想,不如多思忖如何爭得更大決策權。
中書省務必牢牢掌控,隻要握住中書省,往後朝堂之上,究竟是淮西文官多,還是浙東文官多,皆由中書省定奪。”
李善長又接著說道:“此前陛下擢你為太常寺卿,你理當勤勉任事,多加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