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我再向陛下舉薦,助你得入中書省。”
胡惟庸趕忙起身,恭敬下拜,謝道:“多謝恩師栽培!”
於劉伯溫府邸之中,劉璉在側侍奉劉伯溫。
劉璉向劉伯溫發問:“父親,今朝廷捷報屢屢傳來,為何您卻毫無喜色?”
劉伯溫手捧書卷,一邊翻看,一邊說道:“朝廷捷報頻傳,本乃可喜之事。
然非所有欣喜皆需形於色。”
劉伯溫又續道:“今北伐初建功勳,遼東亦幾為常孤雛平定。然此後,局勢反倒更為險峻呐。”
劉璉麵露疑惑,問道:“父親,此言怎講?”
劉伯溫喟然一歎,道:“今北元遭重創,短時間內無力再滋事端。
然大明各處百廢待興,朝堂之中官員空缺頗多。
你且思忖,這般情形下,難道無人覬覦那些官位?
而欲謀此位,又須借助何人之力?
如此種種爭鬥,你說能不危險?”
劉璉瞳孔驟縮,驚道:“父親,您所言……可是黨爭?”
劉伯溫緩緩頷首,歎道:“自古迄今,黨爭皆足以誤國啊。唉。”
劉璉趕忙說道:“父親,近日來您常被傳為浙東黨魁,為何您不加以澄清?
倘若陛下信以為真,屆時又當如何是好?”
劉伯溫放下手中書卷,起身緩行兩步,言道:“此類情事,陛下洞若觀火,隻是暫未明言。
我若刻意辯白,反似坐實了浙東黨魁之名。
陛下此招,實在高妙!真令人既生敬服,又感畏懼。”
劉伯溫心中明晰,似朱元璋這等帝王,定欲將權柄集於一身。
今大明初立,中書省代行相權之責,且權柄頗重,此必為朱元璋所忌。
是以,朱元璋佯裝未見所謂黨爭之事,恐是意在放長線釣大魚,待時機成熟,便施雷霆之策。
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劉伯溫對此實有切膚之感。
其間無奈之情,又有何人能知?
劉璉忽憶起常孤雛,遂向劉伯溫問道:“父親,那常孤雛出身淮西,日後必是功勳卓著。
倘若他站定淮西陣營,如此一來,這黨爭豈不形同虛設?”
劉伯溫聞之,不禁笑道:“璉兒,此節你無需憂慮。
常孤雛此人,斷不會輕易站隊。
若真有所向,也隻會擇陛下或是太子。
除此二者,無論淮西、浙東,他皆不會理會。
此子聰慧過人,深諳韜光養晦、藏鋒露拙之道。”
暫不提應天府朝堂之上的明爭暗鬥。
單說遼東方向,常孤雛攻打納哈出之際,秉持一原則:能儘殲之則儘殲,非至萬不得已,絕不留俘虜。
是以,常孤雛的武略值點數節節攀升。
又兼當下遼東境內推行遼東編民冊之新政,常孤雛的文韜之值亦緩緩見長。
常孤雛查閱係統商城內自身文韜、武略之值後,隻覺生平頭一遭如此“富足”,若陡然暴富一般。
納哈出自遼東撤離,遁往漠北。
常孤雛並未窮追不舍,而是決意鞏固所得戰果,儘快安撫遼東民心。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