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孤雛於遼東之地,率遼東衛與火槍兵,頻繁四處拉練。
但見軍容整肅,步伐鏗鏘,火槍轟鳴之聲,響徹四野。
此等聲勢,令高麗聞之膽寒。
高麗君臣憂慮不已,唯恐戰端驟起,自身難保。
遂商議後,趕忙派遣使臣,一路快馬加鞭,奔赴應天,以求探明朝廷意向,尋得自保之策。
高麗使臣入朝,跪拜朱元璋,道:“陛下,常孤雛於遼東頻繁操演兵馬,大張旗鼓四處拉練。
此等舉動,風聲傳至敝國,致使我國民心惶惶,上下不安。
我高麗向來與大明交好,實不願見因常孤雛之舉,擾了兩國安寧。
懇請陛下降旨,令常孤雛收斂一二,莫要再使我高麗民眾驚恐難安。”
胡惟庸見狀,出班奏道:“陛下,高麗使臣所言不無道理。
常孤雛於遼東之舉措,實有欠妥之處。
其頻繁拉練,大動乾戈,致使友邦高麗民心不穩。
我大明向來以仁義治國,當以安撫四鄰為要。
常孤雛此舉,恐傷了高麗與我朝之和氣,還望陛下訓誡於他,讓其謹言慎行,莫因一時之舉,壞了兩國交好之大局。”
楊憲當即跨出一步,拱手向朱元璋奏道:“陛下,臣以為胡公所言差矣。
常孤雛於遼東操練兵馬、四處拉練,實乃必要之舉。
邊關之地,形勢複雜,若不練兵以壯聲勢,何以震懾四方?
高麗雖為友邦,然邊境安穩不可不防。
常孤雛此舉,意在彰顯我大明國威,保境安民,使心懷不軌者不敢輕舉妄動。
倘若隻因高麗民心些許波動,便責令常孤雛收斂,恐長他人誌氣,滅我大明威風,邊境安寧亦恐難長久維係。還望陛下明鑒。”
胡惟庸麵色一沉,當即反駁楊憲:“楊公此言,看似有理,實則大謬。
我大明與高麗睦鄰交好,豈會因些許舉動便生齟齬?
常孤雛如此大張旗鼓,分明是不把友邦放在眼裡,徒增高麗疑慮,損我朝懷柔之策。若因此引發爭端,楊公擔待得起否?”
楊憲毫不退讓,回懟:“胡公莫要混淆視聽!
高麗雖為鄰邦,然天下局勢瞬息萬變,安能以一時交好便放鬆警惕?
常孤雛操練兵馬,乃是為大明邊疆穩固計。
我朝若不示以強硬,何以阻外敵覬覦之心?
一味懷柔,恐被視為軟弱可欺。若真到那時,邊疆危矣,胡公又該當如何?”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之上,靜靜聆聽二人爭辯,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讚許,顯然對楊憲的表現頗為滿意。
見二人爭執漸趨激烈,他抬手輕揮,緩緩開口道:“二位卿家,且莫再爭。
咱知你們皆為大明著想,隻是見解不同。
常孤雛於遼東操練,關乎邊疆安危,確有必要;然與高麗交好,亦是我朝一貫國策。
此事要自有定奪,無需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