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元派見恭湣王深居簡出,以為有機可乘,遂借此良機,四處奔走拉攏黨羽,以利祿為餌,以言辭蠱惑,擴充自身勢力。
同時,又設法收攏兵權,於軍中安插親信,意圖掌控高麗軍政大權,圖謀更大之局。
遼東之地,常孤雛視案上之情報,不禁莞爾。暗道:高麗此邦,果善生事端,然於大明而言,此誠為好事。
至於高麗政變之後何人主政,常孤雛並不介懷,心下思忖,屆時總歸是要揮師前往,何人稱王,實無分彆。
此念常孤雛暫未稟於朱元璋,蓋因恐為朝堂中某些人所阻。常孤雛深知,開疆拓土之舉,先斬後奏,往往奏效。
目下重中之重,乃往日本。前番倭寇襲擾金州,此誠為絕佳借口。然遼東水師操練未精,尚欠火候,唯有靜待時機。
常孤雛有意遣人於海上散布遼東富庶之訊,意在引得倭寇聞風而至。
常孤雛此舉,欲使遼東水師借抗擊倭寇之機,砥礪海戰之能,如此則可達一舉兩得之效。
如此一來,既能剿除倭寇,使海疆安寧,又可令遼東水師於實戰中斬獲經驗,戰力漸長。
如此次數漸多,倭寇彼此互通消息,竟將遼東視作不可涉足之地。
福建之地,沐英與李文忠聞遼東抗擊倭寇成效斐然,皆大為震驚,心下思忖,遼東水師何以變強如此之速?
朱元璋已降旨,令沿海各地都指揮使遣人往遼東學習。李文忠與沐英相視,皆覺時機已至。
二人遂精心挑選數位機靈士卒,付以文書,令其北上遼東。
沿海各地所遴選出之人,陸續抵達遼東。遼東官府為其安置館舍,且順告彼等於遼東之注意事宜。
此輩老兵痞,於原駐地或多或少有些脾性。然遼東之地,卻無人會縱容他們。
此輩人聽罷注意事項,如耳旁之風,左進右出,忘卻大半。
遼東官員料知會如此,遂予之發小冊子,其上詳載諸多治安管理條例。
有自江浙來的士卒哂笑曰:“這遼東規矩恁多,竟比那軍營裡還甚,哈哈!”
“正是!這所謂治安管理條例,竟有厚厚一小冊。我等目不識丁,如何能懂?”
“你竟目不識丁?這般,來此學習又焉能學會?”
“吾又非目盲之人!吾有過目不忘之能!”
……
亦有彆地而來之士卒,悉心翻閱治安管理條例手冊。蓋因其上官曾嚴囑,於遼東務必守規矩,否則,丟顏麵事小,若丟性命,實非明智之舉。
常孤雛與常遇春,皆非易與之輩。休看常孤雛平素多和顏悅色,然若其動了真火,後果不堪設想。
若非藍玉乃常遇春之小舅子,常孤雛恐早對其有所舉措。
今時不同往日,藍玉於遼東安分守己,變化頗大。不僅能識文斷字,且脾性亦收斂甚多。
而諸般變化,皆與常孤雛脫不了乾係。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