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都衛司瞬間將涉事官員控製。
這些官員此刻方知恐懼,卻已悔之晚矣。
公堂之上,朱元璋親自審問,怒斥他們竟敢以這等荒謬之論,妄圖左右天子決策,此乃大不敬之罪,侮辱天顏,罪無可恕。
言罷,朱元璋下令將這些官員即刻斬首。
一時間,刑場上血花飛濺,一顆顆人頭落地。
此消息傳出,滿朝文武無不膽寒,再無人敢輕易進言彈劾沐英與李文忠,朝中也因這場殺伐,陷入了一片死寂。
胡惟庸見狀,豈敢出頭。此時若稍有動作,無疑自尋死路,必死無疑。
士林於各地紛紛指摘朱元璋此舉。
士林眾議紛紜,皆稱聖上此舉有失寬仁,屠戮朝臣,實乃濫用君威,置國法綱紀於不顧,以一己之怒,行雷霆殺伐,恐寒天下士子之心,非明君所為,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如此行徑,或致朝堂人人自危,政風傾頹,天下亦難安矣。
朱元璋聞士林如此非議,頓時龍顏大怒,拍案而起,喝道:“豎儒安敢妄議!”
當即欲下旨嚴懲士林眾人,以正視聽。
此時,馬皇後聞知此事,趕忙前來。
見朱元璋怒不可遏,馬皇後勸道:“重八,士林雖言語過激,然皆為讀書人,陛下若貿然嚴懲,恐於陛下聖名有損。
以天下為懷,當以寬仁為本,若因一時之怒,處置過重,恐適得其反,還望陛下三思。”
朱元璋聽了馬皇後所言,怒色漸消,終是強壓怒火,暫按下懲處之念。
山東曲阜孔家,見朱元璋未對士林之舉有所後續嚴懲,愈發倨傲。
及朱元璋邀其族人入仕,孔家推辭之態,較前更為決然。
朱元璋於宮中,召朱標前來,道:“標兒,曲阜孔家對咱邀其入仕,竟愈發決絕,且因咱未處置士林,便如此倨傲,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朱標思索片刻,拱手道:“父皇,孔家傳承久遠,於士林頗具威望。兒臣以為,其或恃此自重。然父皇心懷天下,若以強硬手段,恐致士林震動。不如徐徐圖之,以恩義化之,彰顯父皇求賢若渴之心,或能改觀。”
朱元璋微微點頭,又皺眉道:“但此等倨傲之態,長此以往,必成隱患。若不以儆效尤,恐天下效之。”
朱標忙道:“父皇所言極是,可尋一折中之法。既顯父皇威嚴,亦不失懷柔之道,如此或能兩全。”
朱元璋陷入沉思,緩緩道:“標兒之言,咱當細思。此事關乎朝廷與士林,不可不慎。”
孔家曾受元朝冊封,麵對大明,卻態度冷淡,全無尊崇之意,此舉令朱元璋頗感顏麵無光。
若非治國理政需仰仗讀書人,朱元璋早欲大開殺戒,以正綱紀、立天威。
朱標見狀,進言於朱元璋道:“父皇,孔家於天下讀書人中,聲望甚隆。
若貿然動武,恐寒天下讀書人心。
依兒臣之見,可先遣朝中德高望重之臣,攜厚禮往曲阜,以尊崇之態,再邀孔家入朝,詳陳父皇求賢若渴之意與大明宏圖。
若孔家仍拒,彼時再以禮法相責,曉以大義,公布其拒明事元之過往,使天下皆知其非。
如此,既不失父皇仁德之名,亦能正綱紀,令其有所忌憚。”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