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童子自為隊列,於馬皇後手中受零食,各複呼:“謝祖母。”
零嘴分訖,馬皇後問曰:“汝等皆入學乎?”
童子對曰:“我等皆已入學,今處蒙學二級。”
馬皇後惑之,乃問:“蒙學亦分等級乎?”
童子答曰:“蒙學凡六級,需六年而畢。歲有所習,所學各異。”
馬皇後試之,見諸童子已識頗多文字,算籌之術亦通甚,簡算之事,應手而得。
見微知著,足見遼東庠序之教,普及之廣矣。
今遼東之城池營造,勝多地矣。若非其地廣人稀,必熙熙攘攘,熱鬨非常。
與童子彆後,馬皇後至蓋州府衙,示以身份,遼東布政使司照磨乃向馬皇後行禮。
馬皇後問其遼東歲於庠序之教所出財用幾何。
照磨對曰:“啟稟皇後娘娘,遼東每歲於教育用度,占財政二成。基建用三成,軍旅用三成,民生之補占一成。餘一成以為儲備,以備不虞。”
馬皇後知之,去歲遼東輸夏稅秋糧二百萬石於國庫。
依朝廷於遼東之策,去四存六,即去年遼東夏稅秋糧計五百萬石。其數竟與南直隸相埒。
遼東植新穀未幾,然廩庾豐實。無怪乎養軍之際,亦能兼顧庠序、基建與民生諸事。
馬皇後問照磨曰:“聞遼東歲歲給病殘孤寡以補貼,未知其法若何?”
照磨回稟,“遼東之地,於孤寡病殘之民生補貼,頗具善政。設養濟院以收養之,供給米糧,月人三鬥。又予棉布,歲人一匹。若有疾者,施醫藥以療之。更有教其技藝者,使能自力謀生,如盲者於養濟院學說唱,以謀生計。”
馬皇後又問曰:“傷兵退伍者,當何以處之?”
照磨回稟,“遼東之於退伍傷兵,妥善安置。察其傷病之況、技藝所長,於工坊、屯田諸處為之謀職,使儘其能。且月予補貼,以恤其勞傷,保其生計無憂,得享安穩之歲月。”
馬皇後曰:“如此,則財政之壓甚大歟?”
照磨對曰:“娘娘,遼東萬民商會設有慈善錢庫,可為官府分憂,共擔此任。”
馬皇後惑之,曰:“此非剝商之舉乎?”
照磨解曰:“萬民商會乃遼東百姓合資而建。士卒皆出百姓之中,為保家衛國而戰。是以眾人感其恩義,自願立此錢庫。”
馬皇後複詢以遼東土地承包責任製諸事。
照磨對曰:“回娘娘,遼東行土地承包責任製,分官田予農戶,按畝立約,定歲納租稅之數。農戶得自主經營,精耕細作者,收成頗豐,除納租外,餘皆歸己。如此,民皆踴躍,地力儘墾,倉廩漸實,於遼東農事,裨益良多。”
薄暮時分,馬皇後辭府衙,攜臨安公主與趙敏,歸遼國公府邸。
馬皇後心覺恍然如隔世,念此遼東,莫非近於大同之世乎?
其財政者,取諸民而用諸民。官吏之俸祿亦厚,且治之甚嚴,賞罰昭然。
馬皇後亦悟朱元璋於常孤雛,寵之為何,又忌憚何由。
然馬皇後實不欲朱元璋對常孤雛萌異念。常孤雛素性純孝且忠義,非逼於無奈,必不生事端。
有臨安公主與趙敏相伴,馬皇後於遼東怡然自樂,較於宮中,歡意更甚。
頗有樂而忘蜀之感。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