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與常遇春一同離宮,途中徐達向常遇春問道:“你且猜度,此番陛下將小孤雛留在宮中,究竟所為何事?”
常遇春答道:“估摸是為了那寶鈔錨定物之事。”
依理而言,朱元璋本不該應允遼東遠征倭國,然其卻應許了。如此思來,倭國之內必有能解寶鈔錨定物之事的物件,此物為何,不言而喻,正是金銀。
徐達心有疑惑,乃問常遇春曰:“然小孤雛何以知倭國有諸多金銀?莫非倭國之金銀,足解我大明銀錢之困乎?”
常遇春攤開雙手,道:“你問我,我又去問何人?我怎知曉他是如何得知的?”
徐達道:“小孤雛豈不是你兒子?常言道,知子莫若父。這小子是何品行,你豈會不比我清楚?”
常遇春撓撓頭道:“這小子幼時之事,我自然了然於心。隻是自他去了遼東,其後種種,我便不甚知曉。且他到遼東後,變化著實不小。往昔雖於衝鋒陷陣堪稱好手,卻未顯多機靈。可如今,瞧這小子,精得似小狐狸一般。莫說打仗,單論治理地方的本事,真不知他從何處學得。”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便這般出了宮。旋即,各自登上自家馬車,就此分道揚鑣。
坤寧宮內,朱雄英亦在。其一眼瞧見常孤雛,當即自馬皇後身畔奔向常孤雛,口中喚道:“大舅!大舅!”
常孤雛並未失儀,躬身行禮道:“臣參見皇長孫殿下。”
朱標麵露笑意,說道:“常大哥,咱們皆是自家人,何須這般多禮。”
朱雄英深以為然,拉住常孤雛之手,說道:“是呀,大舅,您喚我雄英便好。”
常孤雛麵上似笑非笑,心下暗忖,朱元璋便在跟前,自己哪敢如此僭越?
朱元璋輕咳兩聲,道:“小孤雛,且坐下說話。”
常孤雛躬身謝道:“多謝陛下。”
朱元璋向馬皇後說道:“妹子,飯菜可都備齊了?”
馬皇後頷首,旋即喚來女官,命其傳膳。
此乃家宴,除常孤雛外,在場諸位皆為血親,一家人團聚一堂。
這頓飯吃得頗為平淡,眾人皆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唯朱雄英坐於常孤雛身畔,時而吃些食物,旋即抬頭,瞅常孤雛幾眼。
馬皇後笑意盈盈,對朱雄英道:“雄英啊,你怎這般瞧著你大舅?莫不是他臉上生了花兒?”
朱雄英搖首道:“並無此事,我隻是想多瞧瞧大舅,待大舅回了遼東,雄英便瞧不見他了。”
眾人聽聞,皆開懷大笑。
朱元璋麵帶笑意,看向朱雄英,半開玩笑道:“雄英啊,咱把你大舅常孤雛調回來,如此你便能常常見到他,你覺得如何?”
朱雄英初時頗有些心動,然旋即搖頭道:“不可,大舅需在遼東守護大明,百姓比雄英更需大舅,雄英不可自私。”
朱元璋放聲大笑,讚道:“不愧是咱的大孫,頗具遠見!”
飯畢,馬皇後牽起朱雄英之手,而後離去,獨留下朱元璋、朱標與常孤雛。
朱元璋向常孤雛道:“倭國既已讓你征討,此刻便說說倭國銀礦之事。”
常孤雛拱手,恭敬說道:“陛下,據臣所探知,倭國銀礦儲量頗為可觀,其地銀礦,或能開采出巨量白銀,於我大明財用,當有大補。”
常孤雛稟道:“陛下,倭國銀礦若著手開采,每年或可得白銀數百萬兩,此對我大明之財賦,大有裨益。”
近年以來,遼東之地日漸興盛,大明國庫亦充裕不少。然每年算來,所入不過七八百萬兩而已。
當然,此乃折算之數,並非全為白銀。其中白銀不過一百萬兩稍多。
若真如常孤雛所言,倭國銀礦每年可采數百萬兩白銀,如此或能解大明寶鈔貶值之難題。
若行銀本位之製,以白銀為本,大明寶鈔與白銀掛鉤,每鈔皆有定量白銀為憑。如此一來,百姓知寶鈔背後有實銀支撐,對寶鈔信心倍增。商賈交易,亦更願以寶鈔往來,寶鈔流通順暢。如此,寶鈔信譽得以穩固,不致隨意貶值,大明之經濟商貿,皆可借此平穩昌盛。
朱元璋麵露思忖之色,向常孤雛問道:“你既提及銀本位可穩寶鈔信譽,那這銀本位究竟該如何執行?具體過程又是怎樣?你且細細說來。”
常孤雛躬身一禮,道:“陛下,所謂銀本位,乃以白銀為本位貨幣之製。首當確立寶鈔與白銀之兌換比率,恒定如一,不得隨意更易。官府須於各地設兌換之所,百姓、商賈持寶鈔,皆可依此比率,兌換足額白銀,反之亦然。”
“再者,朝廷收支亦以白銀核算為基,稅收可收銀兩,亦或依率折收寶鈔,然支出之時,同樣按既定比率兌付。如此,寶鈔與白銀緊密相連,百姓信寶鈔等同信白銀,寶鈔信譽自能穩如磐石。”
常孤雛頓了頓,接著說道:“陛下,推行銀本位與發行寶鈔,尚有諸多事宜需留意。其一,銀礦開采雖能增白銀儲量,然亦需把控節奏,謹防白銀驟增,致物價波動。開采之量,當依寶鈔發行規模與市麵所需,審慎定之。”
“其二,寶鈔發行,萬不可濫發無度。須依白銀儲備多寡,合理規劃發行量。若寶鈔遠超白銀儲備,即便有銀本位之製,亦難阻寶鈔貶值。”
“其三,各地兌換之所,當嚴管其運營。官吏不得從中舞弊,確保兌換公正順暢,使百姓對銀本位與寶鈔皆具信心。如此,方能保銀本位與寶鈔並行無虞,穩固國之經濟。”
朱元璋開口道:“然朝廷並未經營銀號,此事當如何處之?”
常孤雛進言:“陛下,依臣之見,朝廷可組建銀號,專司寶鈔與白銀兌換諸事,如此便於推行銀本位,穩固寶鈔信譽。”
朱標麵露憂慮,問道:“若有人借此言朝廷與民爭利,這卻如何是好?”
常孤雛稍作思忖,拱手說道:“殿下無需憂慮。朝廷所設銀號,可明言其旨在穩固寶鈔、安定經濟,非為逐利。銀號運營,當以便利民眾兌換、維持銀鈔穩定為要。”
“再者,可於各地張榜公告銀號之設立緣由、運營規則,讓百姓知曉朝廷此舉意在惠民。且銀號所定兌換之率,當公正合理,不與民間錢莊懸殊過大,如此,想必民眾亦能體諒朝廷苦心,難有‘與民爭利’之議。”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