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幾,朱元璋嘉賞常森。
於秦淮河畔之變,常森為護朱雄英,奮不顧身,悍不畏死。
其忠勇之舉,深獲朱元璋青睞。
帝遂賜下諸多珍奇異寶、良田美宅,以彰其功。
常森受賞,叩謝天恩,言必以死報君恩。
自此,常森之名,於宮中宮外傳揚,皆讚其忠勇可嘉,為護主之楷模。
常森方值年少,尚未任職,平日往來於常家與東宮之間。
常森性憨直,貌若愚鈍,然極重義氣。朱雄英待此小舅亦厚,凡有美食,皆留其一。
常森獲賞後,儘付於母,己無所費之需。
常森伴朱雄英打完籃球後,朱雄英問:“三舅,汝言將賞賜皆予外祖母,然則平日不費銀錢乎?”
常森搖頭道:“無甚需費錢處,飲食非於東宮即在家中,若有所求,與升哥言一聲便成,無需吾費銀錢。”
今乃常升掌家,常森飲食起居之事,確無需其掛懷。且常森性憨直,若持錢財,恐不知為誰所騙。
朱雄英與常森相談甚歡,談及日常諸事,朱雄英忽目光狡黠,笑謂常森曰:“三舅,汝至今孤身,每日往來常府與東宮,生活雖無憂,然身邊無人相伴,難免清冷。
吾意,為三舅尋一良配,覓一溫婉賢淑之女子,與三舅共結連理,自此相伴左右,照料三舅飲食起居,豈不美哉?”
常森聞之,憨態儘顯,臉頰微紅,撓首道:“殿下美意,森心領矣。隻是森生性愚鈍憨直,恐負佳人期許,且森於此事,尚無念想,願隨遇而安。”
朱雄英見狀,更是忍俊不禁,笑言:“三舅不必自謙,以三舅之品性,若得佳偶,必能琴瑟和鳴。莫要推辭,此事且容吾細細籌劃。”
言罷,目光中滿是促狹之意,常森唯尷尬而笑,不知如何作答。
朱雄英尚處稚齡,卻調笑常森,戲言為其尋配。彼時朱雄英自身尚未長成,卻有此舉。旁側諸小皇子見狀,皆忍俊不禁,以袖掩口,暗自偷笑。
然此諸小皇子,或曾窺宮女沐浴,於此類事竟頗知一二。而朱雄英,想來當未為斯事。
蓋因太子妃管教嚴苛,若朱雄英行此等事,一旦為太子妃所知,恐遭嚴懲,必受重責。
自前番於秦淮河遇刺之後,朱雄英鮮少出宮,即便是往坤寧宮,亦有周全護衛。
常孤雛聞朱雄英遇刺,綜諸般已有之情報,略猜得大概。
常孤雛喚來萬民商會管事,令其速於浙東之地謀局,打壓浙東集團所轄商戶諸業。
與此同時,常孤雛遣特勤組人至浙東查訪,搜集證據。
常孤雛心下思忖:此輩莫非以為胡惟庸既倒,便可肆意張狂耶?
朱棣、朱樉與朱棡聞此訊,朱樉與朱棡怒發衝冠,幾欲率兵返而誅之。獨朱棣神色鎮定。
朱棣與姚廣孝於燕王府中對弈。
朱棣向姚廣孝發問:“此番有人行刺皇太孫,大師可猜出是何人所為?”
姚廣孝落子後言:“此非關鍵,要緊處乃有人行刺皇太孫。”
朱棣未語,落子後靜候姚廣孝續言。旋即,姚廣孝道:“不論此番行刺皇太孫者何人,此事已證,有人不欲皇太孫承大統,欲易皇孫。”
朱棣道:“真乃不知深淺。今太子諸子,除雄英外,唯允熥為嫡子。”
姚廣孝道:“症結便在,此輩不欲嫡子承繼大統。”
朱棣即刻領悟,問道:“大師之意,莫非呂氏背後有人暗中支持?”
姚廣孝未語,隻靜靜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