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諸晉商,蔣瓛於萬民商會更為諳熟。數年來,錦衣衛於遼東及大明諸地,皆對萬民商會有所探查。
此乃朱元璋所囑。萬民商會擴張迅猛,雖惠及百姓,然若不加盯防,終覺難安。
有錦衣衛至蔣瓛處稟道:“大人,聞是晉商率先向萬民商會發難,萬民商會繼而回擊,故而晉商受損頗重。”
蔣瓛言:“此亦不奇。萬民商會雖發展曆時不及晉商久長,然得遼東襄助,亦不可輕視。”
旋即,那錦衣衛又稟道:“大人,屬下一番查訪,發覺萬民商會入駐山西後,山西各地物資較往昔豐沛不少,百姓對萬民商會好感頗深。”
萬民商會自入山西,於民生物資方麵滲透迅速。百姓亦頗得實惠,生活較往昔改善,不複昔日買一物便近乎傾家蕩產之狀。
萬民商會於吃穿住行諸般皆有投入,尤於山西各地開設養雞場,令百姓得以食肉、蛋。雖難頓頓皆享,然一月之中食之數次,亦非難事。
當然,萬民商會於山西之要務,仍在煤礦之開采與加工,此亦為山西稅收之重頭。
萬民商會率先繳稅,官府亦緊盯晉商,迫其解囊,此舉間接損及士紳豪族之利,是以士紳豪族對萬民商會恨之切齒。
萬民商會規模不及晉商,然繳稅卻多於彼,其間貓膩可見一斑。
自此,晉商為官府緊察,諸多事宜行事不便。
士紳豪族與晉商,非無刺殺萬民商會成員之舉。然其後遭致更厲報複,是以無人再敢用此手段。
去年,有晉商遣刺客行刺萬民商會之人。士紳豪族與晉商賄通官府,故未遭官府深究。然其後,該晉商竟遭滅門,官府亦難查凶手何人。
但凡有人敢以卑劣手段對付萬民商會,其報複必千百倍還之,動輒使對方全家遭難。
雖晉商與士紳豪族心知此乃萬民商會之報複,然既無實證,亦難覓蹤跡以證之。
蔣瓛等一眾錦衣衛至山西,主責乃監察晉王,兼察山西諸事。故而對萬民商會,僅存留意之心,未將所有人力儘遣以監之。
蔣瓛等遂易服為商,深入市井閭巷,探察治河諸事。
初時,諸事隱晦,眾人皆諱莫如深。
然蔣瓛等以商者之名,周旋於各方,或與販夫走卒閒談,或與商賈大戶交遊,時日既久,端倪漸顯。
其間,亦察覺晉商與萬民商會齟齬頗深。
蓋因周全選用萬民商會為治河物資供應商,此舉令士紳豪族與晉商大為不滿。
晉商久據山西,於物資供應一道,向執牛耳,今萬民商會橫插一腳,奪其厚利,心中怨憤難平。
士紳豪族素與晉商往來密切,利益相連,見晉商之利受損,亦生嫌隙。
萬民商會雖以普惠百姓、高效供應為長,然其迅猛之勢,衝擊舊有格局,使晉商與士紳豪族深感威脅。
蔣瓛深知,此中糾葛,非止商業紛爭,或與治河之事亦有關聯。
遂暗中留意各方動靜,詳查其間往來書信、交易明細。
然各方行事頗為謹慎,線索時隱時現,調查進展艱難。
一日,蔣瓛於一酒肆聽聞,有晉商曾密會士紳豪族中人,言語間似有針對萬民商會之謀。
蔣瓛不動聲色,遣人暗中追查。
與此同時,他亦令手下留意治河工程進展,探尋其間是否有因商會紛爭而致的阻滯。
蔣瓛心下思忖,若不能理清此中頭緒,恐治河一事,亦將橫生變故,山西之地,難享太平。
於是愈發用心,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晉商因萬民商會奪其利,心懷憤懣,遂謀以狠辣之策挫其勢。
乃聚死士,密議襲擊萬民商會運送物資之車隊,此為起因。
是日,探得萬民商會車隊將於某時經一山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