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麵色凝重,氣氛壓抑,堂中煙霧繚繞,皆為心中愁緒所化。
為首一老者,資曆頗深,率先開口:“如今百姓抵製吾等,實因襲商會車隊之事。若欲解此困局,需先平息民憤。”
一中年商賈接話道:“話雖如此,然事已至此,如何平息?百姓已對吾等成見頗深。”
眾人一時沉默,皆苦苦思索良策。
少頃,一年輕晉商起身,拱手道:“依晚輩之見,可廣施善舉,於各地設粥棚,賑濟災民,修繕道路橋梁,以表吾等悔過之意,重塑晉商之德。”
有老成者皺眉:“此計雖善,然耗時耗力,且成效未知,遠水解不了近渴。”
又有一人道:“不如與萬民商會求和,共商合作之法,化乾戈為玉帛,或能得百姓諒解。”
此言一出,有人點頭,亦有人反對:“求和?吾等此前對其下狠手,此刻求和,恐遭其輕慢,且顏麵何存?”
爭論間,忽有一人猛拍桌子,大聲道:“莫若以重金賄賂官府,借官府之力壓製萬民商會,令百姓不敢再助之,如此,抵製之風自散。”
老者聞之,怒目而視:“此乃下策!官府豈會因些許錢財,不顧民意?且如此行徑,若傳揚出去,晉商再無翻身之日!”
眾人商議良久,仍未得良策。
此時天色漸暗,眾人皆疲憊不堪,卻又心有不甘。
最終,老者長歎一聲:“今日暫且散了,各自回去再思良策,若不能妥善應對,晉商恐將一蹶不振。”
眾人無奈,隻得懷著沉重心情,各自散去,而應對之法,卻仍懸而未決,前路茫茫,晉商不知將何去何從。
晉商諸人久商無計,遂起邪念,共謀以誣陷之法攻訐萬民商會,冀以此扭轉局勢。
於是,晉商買通數人,於市井間散布謠言,稱萬民商會所營之業,皆涉不法,其煤礦開采,破壞風水,致山西災禍頻發;又言其養雞場所產禽蛋,皆以毒物飼養,危及百姓康健。
更賄通官吏,令其於公堂之上,狀告萬民商會欺行霸市,囤積居奇,擾亂山西商貿之序。
一時之間,謠言紛飛,百姓雖多有不信,然眾口鑠金,亦難免心生疑竇。
萬民商會聞此,即刻應對。
商會中人四處奔走,召集百姓,陳以實情。
於煤礦一事,出示朝廷許可文書,且邀風水先生與地礦能人,詳言開采之法,皆依規矩,無損風水,反能為山西興利。
談及養雞場,領百姓至場中,親見飼養之法,所用皆為天然穀物,並無毒物。
又將曆年賬目公示,以證無囤積居奇、欺行霸市之舉。
麵對官吏之訟,萬民商會據理力爭,呈上諸般證據,駁得對方啞口無言。
且將晉商賄通官吏之實,暗中呈於上級官府。
上級官府嚴查之下,晉商醜事敗露。
百姓見此,方知晉商為私利不擇手段,對其愈發厭惡。
而萬民商會以正破邪,不僅擋住晉商誣陷,更因坦然應對,在百姓心中威望愈隆。
晉商此舉,本欲打壓商會,卻適得其反,自毀聲名,令自身境地愈發艱難,為山西眾人所唾棄。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