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瓛等人冷眼旁觀,將這諸般情狀儘收眼底。
心中暗忖,實未料晉商竟為錢財,膽大包天至此,竟敢對治河工程之供應商下手。
蔣瓛皺眉而言:“治河乃關乎山西萬民福祉之大事,晉商卻為一己之私,不顧大義,行此險招,實乃利令智昏。”
身旁錦衣衛亦憤然道:“此等行徑,若不嚴懲,恐日後奸佞之徒皆效仿,山西之地,再無寧日。”
晉商此番所為,於蔣瓛等人看來,不啻於公然挑釁。
治河物資供應順暢,方能保工程無虞,使百姓免受水患之苦。
而晉商為奪利,或遣死士襲車隊,或行誣陷之計,全然不顧治河大業與百姓安危。
蔣瓛深知,此事若不妥善處置,不僅治河工程受阻,山西之穩定亦將受影響。
遂與手下錦衣衛商議,務必將晉商惡行徹查清楚,收集確鑿證據,奏明聖上。
既知晉商行徑惡劣,其背後士紳豪族亦難脫乾係,蔣瓛等人遂將其列為調查對象。
眾人悉心探查,抽絲剝繭,不遺餘力。
一番查訪之下,往昔諸多隱秘之事,漸露端倪。
竟發覺晉商早有邊關走私之舉,諸多線索浮出水麵。
或有賬簿記錄,詳載與關外交易之物、往來之人;或有知情者密告,言及晉商如何與邊關守將勾結,打通關節,偷運禁物出關,謀取暴利。
原來,晉商久懷貪念,覷得邊關貿易管製之機,與士紳豪族暗中謀劃。
士紳豪族憑其權勢,為晉商疏通各方;晉商則借雄厚財力,上下打點,大行走私之事。
所涉之物,不乏兵器甲胄、稀缺藥材等違禁品,不僅擾亂邊關貿易秩序,更危及國家安危。
蔣瓛等人見狀,神色凝重。
邊關走私,罪大惡極,非尋常商業紛爭可比。
此等行徑,若不及時遏製,後患無窮。
遼東特勤所遺之線索,終為錦衣衛所用,昔日晉商私運禁物諸事,亦漸次顯露。
有士紳豪族察此端倪,遂遣人往晉商處報信。
晉商聞錦衣衛至晉地,皆色變,若此事彰顯於朝堂,則眾皆難脫抄家滅族之禍。
遂聚於密室,共商解困之法。
其中一商,神情凝重,率先開言:“錦衣衛既來,私運禁物之事恐難遮掩。若坐以待斃,抄家滅族即在眼前,當速謀良策。”
眾人皆點頭稱是,然一時皆緊鎖眉頭,苦思無計。
有老者撫須沉思良久,緩緩說道:“莫若以財疏通。錦衣衛來此,或為求政績,亦或欲得錢財。吾等籌措重金,暗中贈予,或能化險為夷。”
一少壯商人聞之,麵露憂色,道:“此舉風險頗大,若錦衣衛收財而仍不肯罷休,反以此為把柄,吾等豈不陷更深之地?”
又有一人建言:“不如偽造賬目,銷毀私運證據,即便錦衣衛查,亦無實證。”
眾人議論紛紛,一老成者搖頭道:“錦衣衛精明,豈會輕易放過蛛絲馬跡,此舉或可暫瞞,然終非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