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此等小動作,朱元璋與朱標自是知曉,卻並未置喙,權作安撫人心之舉。
塞外之地,韃靼聞得明朝國內生亂,就連朱樉、朱棡、朱棣亦收縮防線,撥遣部分兵馬返回藩地以行鎮壓之事。
此情形,令韃靼之心思活躍起來。
韃靼雖心思浮動,卻未敢覬覦北平,蓋因北平距遼東過近;其亦無意於陝西,緣陝西地勢險要,進攻艱難。
如此,其目標便唯朱棡所鎮之山西而已。
且晉地之商賈與士紳豪族,平素與韃靼多有往來,屆時或可充作內應。
韃靼並未即刻行動,而是遣人暗中聯絡晉商與士紳豪族。
韃靼所遣之人,尋至晉商與士紳豪族隱秘處,言辭懇切道:“如今明朝內亂,正是大好時機。若諸位願為內應,待事成之後,晉地商貿之利,大半歸諸位所有。且我韃靼鐵騎定保諸位身家富貴,世代無憂。”
晉商中有那心動者,猶豫道:“此事風險頗大,若事敗,恐滿門皆亡。”
韃靼之人冷笑一聲,道:“明朝自顧不暇,如何能發覺?且有我等相助,必能成事。諸位若錯失此機,日後怕再難有這般富貴機緣。”
士紳豪族中,亦有人顧慮重重:“我等在晉地經營多年,根基深厚,實不願冒險。”
韃靼之人又勸道:“當今局勢變幻莫測,若不趁勢而為,待明朝內亂平定,諸位或再無立足之地。莫要因一時之懼,失此千載良機。”
言罷,又許下諸多重利,試圖說動晉商與士紳豪族。
晉商與晉地士紳豪族,雖素有愛財貪財之名,然於利害抉擇之上,卻也心中有數。
韃靼雖許下諸多誘人之利,然昔日蒙元治下,對待漢人之苛刻態度,彼等猶曆曆在目,豈敢忘懷。
元朝所行之統治人等製度,世稱“四等人製”。
元廷依民族及被征服之先後,將治下居民劃為四等,旨在維護蒙古貴族之統治。
其一等者,為蒙古人,囊括蒙古各部。此乃元朝之統治民族,儘享至高之政治、經濟特權,於各級官府皆據要職。
其二等為色目人,即所謂“各色名目”之人,主要含西域諸族,如畏兀兒、回回等,亦有西夏人及部分歐洲人等。因其歸附蒙古較早,為蒙古統治者視作臂助,地位僅次蒙古人,於科舉、仕途諸方麵,可得一定優待。
其三等為漢人,此“漢人”非獨指漢族,主要涵蓋原金朝治下之漢族、契丹族、女真族等,及較早為蒙古所征之雲南、四川等地民眾。其於政治上,多受限製。
其四等為南人,乃最後被蒙古征服之原南宋治下漢族及其他諸族。彼等社會地位最為低下,於科舉、任官諸事上,所受限製最為嚴苛。
今時,朱元璋光複漢家江山。其律法雖頗為嚴苛,然相較蒙元統治之時,境況已優渥許多。
晉商與晉地士紳豪族心中明白,與韃靼做生意,互通有無,從中謀利,倒也無妨。
畢竟商貿往來,能讓自家財富更上一層樓。
但若是要他們全然投靠韃靼,背離大明,那絕無可能。
他們深知,朱元璋建立大明,恢複漢家天下,雖說律法嚴苛,可這是漢人的江山,自己等在這治下,根基穩固,諸事皆有章可循。
若投靠韃靼,且不論韃靼所言好處能否兌現,單說一旦事成,誰能保證韃靼不會如蒙元時那般,對漢人肆意欺壓。
在他們看來,與韃靼維持表麵生意往來,既可得一時之利,又能在大明安穩發展。
一旦徹底投靠,風險巨大,稍有差池,便可能萬劫不複。
所以,如何抉擇,以獲最大利益,晉商與晉地士紳豪族心如明鏡,斷不會為了韃靼那看似誘人,實則充滿變數的承諾,而做出錯誤之舉。
晉商諸人相互對視,其中一位頗具威望的老者率先開口,向著韃靼使者一拱手:“貴使來意,我等已知。隻是我等世代於晉地營生,蒙大明庇護,方能安穩度日。雖與貴方商貿往來,互惠互利,然要我等背離大明,實難從命。”
韃靼使者眉頭微皺,麵露不悅,勸說道:“我等許下諸多厚利,諸位竟不知珍惜?待事成之後,諸位所得遠非今日可比,何苦守著這眼前安穩,錯過大富貴?”
另一晉商接話道:“貴使所言富貴,我等並非不動心。隻是往昔蒙元舊事,曆曆在目,我等不敢忘卻。如今大明雖律法嚴明,卻讓我等漢人能挺起脊梁。這其中輕重,還望貴使體諒。”
韃靼使者見勸說無果,冷哼一聲:“諸位可要想清楚了,莫要後悔。”
老者坦然回應:“我等心意已決,還望貴使回稟貴方,莫要再為此事費神。”
韃靼使者見晉商與士紳豪族不為所動,心中惱恨,旋即麵露猙獰,惡狠狠地威脅道:“哼,你們可莫要以為能輕易脫身!你們與我們所做的生意,每一筆可都有詳細記錄。
若是這些記錄,落入錦衣衛或是朱元璋手中,你們覺得自己還有活路?
到那時,莫說身家富貴,怕是整個家族都要麵臨滅頂之災!”
晉商與士紳豪族眾人聽聞此言,心中雖有些許慌亂,但仍強作鎮定。
那位老者深吸一口氣,向前一步說道:“貴使此言,不過是嚇唬我等罷了。我等與貴方做生意,本就是正常商貿往來,何懼他人知曉?況且大明律法雖嚴,卻也講理。
若貴使非要將此事鬨大,隻怕對貴方亦無好處。
我等既已做出抉擇,便不會更改。還望貴使好自為之,莫要再以言語相逼。”
韃靼使者見威脅不成,心中愈發氣悶,卻又一時無計可施。
僵持片刻後,使者咬牙切齒地說道:“好,好得很!你們這群不識好歹的東西,咱們走著瞧!”
言罷,帶著手下怒氣衝衝地離去。
晉商與士紳豪族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深知此事不會就此平息。
有晉商言:“若韃靼當真將吾等走私之事泄露出去,當如何處置?”
若韃靼真個被逼至絕境,或有可能行此等事。
那老者言:“彼等不會為此舉。有吾等在,日後彼等仍可借走私獲物資。若吾等有失,彼等物資便絕矣。其間輕重,彼等自明。”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