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主要人員既被處決,其家產亦遭抄沒。
抄得之資產,除卻用以補償受害百姓,竟仍餘甚多,足有千萬兩白銀之巨!
由此可見,孔家這些年所作所為,不知有多少惡行。
自此之後,儒家士林之地位,一落千丈。
往昔朝廷所頒諸多優待政策,亦皆被取消。
往昔備受尊崇、優渥有加之士林眾人,如今行事諸多受限,不複往日風光。
往日裡憑借優待而得之便利,如今儘皆化為烏有。
眾儒生求學、入仕之路,也因之陡添波折,一時之間,士林上下人心惶惶,皆感大勢已去,前途未卜。
朱元璋遂命群臣共議,孔家所遺田地當如何處置。
朝堂之上,一時議論紛紛。
有大臣奏曰:“孔家田地,可充公入官,以增國庫之資,用於興修水利、賑濟災民,如此可惠澤萬民,彰顯聖上仁德。”
又有大臣諫道:“孔家之地,多在膏腴之處,不如分與無地之農戶,令其耕種,一則可安民生,二則能增賦稅,於國於民皆為有利。”
另有大臣進言:“孔家雖犯重罪,然孔聖之道,教化千年,其地或可留少許,用以修繕孔廟,維係斯文,以表朝廷崇儒重道之心。”
眾說紛紜,各執一詞,皆候聖上定奪。
禮部官員亦上前奏道:“聖上明鑒,雖說這一代孔家子弟多行不軌,德行敗壞,犯下諸多罪孽。
然孔聖先賢,創儒家學說,教化萬民,恩澤千年,其功至偉,實無過錯。
孔廟乃儒教聖地,承載天下讀書人之信仰,凝聚斯文教化之根本。
若因這一代孔家之過,而毀棄孔廟,恐天下讀書人寒心,於我朝文治教化不利。
依臣之見,孔廟務必保留,且當妥善修繕維護,以彰我朝尊崇聖賢、弘揚教化之意。
至於孔家田地,可酌留部分,以供孔廟日常用度及祭祀之需。”
對此提議,諸多朝臣皆無異議。
畢竟眾人皆由誦讀聖賢書晉身朝堂,深知孔聖之道於教化人心、穩固社稷之重。
孔廟乃儒道象征,維係天下讀書人心誌,若貿然毀棄,實非明智之舉。
故眾人皆覺禮部官員所言在理,紛紛頷首讚同。
朱元璋亦覺此議有理,行事不可過絕,以免損及朝廷尊崇儒道之形象,遂頷首允之。
然對於山東諸多士紳豪族與孔家土地之事,朱元璋意使山東官府效仿遼東所行之土地改革政策,推行承包責任製。
浙東集團官員聽聞此議,當即出列反對。為首一官員躬身奏道:“陛下,遼東與山東情形大不相同。遼東地處邊陲,地廣人稀,推行承包責任製或可激發墾荒之效,以固邊疆。
然山東乃腹心之地,人口稠密,士紳豪族根基深厚。
驟然行此政策,恐生諸多事端。士紳豪族向來為地方之梁柱,若貿然變革其土地所屬,彼等或心生不滿,擾亂地方安穩,於社稷不利。還望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