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官至如今地位,背後黨羽眾多。
他雖不敢如胡惟庸那般肆意妄為、膽大妄為,可身處這般境地,諸多事宜,即便心有不願,卻也不得不做。
畢竟牽一發而動全身,身後眾人之利益訴求,令他難以置身事外,隻能順勢而為,在這朝堂風雲中艱難周旋。
說白了,李善長實乃被形勢推著前行。
不論其內心甘願與否,皆已身不由己。
身處高位,又有諸多勢力依附,諸多事務非他能獨斷抉擇,隻能隨波逐流,於這複雜朝局中且行且艱。
此時李善長,心中不禁暗暗羨慕起劉伯溫來。
憶起當初,劉伯溫決然徹底倒向朱元璋,此後行事,凡事但求儘心儘力。
有所事時,便全心投入操辦;無事之際,便悠然自處。
既不與人爭權奪利,亦不汲汲於功名利祿,如此這般,倒也沒有太多紛擾之事需要牽掛操心,落得個逍遙自在,令李善長好生向往。
然世間並無後悔藥可尋,李善長雖心生羨慕,卻也隻能硬著頭皮。
他深知自己已置身旋渦之中,唯有儘力周旋維持,多方謀劃爭取,祈望能在這複雜朝局中,為自己與身後眾人尋得一線生機與安穩。
李善長滿心以為,淮西一脈之人定會站出來聲援支持。
孰料,徐達等一眾關鍵人物皆緘口不言,眾人見狀,皆心生怯意,亦不敢貿然發聲。
畢竟徐達於武將集團威望甚高、影響力極大,他既未表態,旁人自是不敢輕易出頭,一時間,朝堂氣氛略顯凝重。
朱元璋轉而看向楊憲,問道:“李善長所言,你可讚同?”
楊憲拱手而立,神色堅毅,朗聲道:“陛下,臣實難讚同。山東士紳豪族長久盤踞,打壓之難,不言而喻。今幸得良機,將其清洗,此誠為施行新政之絕佳時機。若因一時官員匱乏之困,便擱置大計,實乃因噎廢食。”
他微微一頓,環顧朝堂,接著道:“土地承包責任製關乎國之根本、民之生計,長遠來看,對山東之發展,乃至我大明之興盛,皆意義非凡。
雖當前或遇些許阻礙,然辦法總比困難多。可從他處抽調精乾,或於本地急訓可用之才,以解燃眉。
絕不可因一時艱難,而壞此長遠大計,還望陛下明斷。”
李善長聽聞楊憲所言,眉頭微皺,繼而反問道:“楊大人,遼東之地與山東風土人情、民生百態皆有不同,其製度山東究竟能學到幾成,實難預料。
若盲目照搬,恐如邯鄲學步,非但未得遼東製度之精髓,反將失卻山東固有之根基,此未必是好事,楊大人又作何解?”
楊憲聞言,鎮定自若,拱手回應李善長道:“李大人,山東近些年來受遼東影響頗深,百姓於遼東諸多新政已有所熟知。
雖眼下山東本地官員或有不足,然遼東既有成功之例,且與山東往來密切。
若得遼東伸出援手,派遣精乾之士前來幫扶,傳授經驗、教導方法,山東推行新政所遇難題,當可迎刃而解。
此非盲目照搬,而是取長補短,因地製宜,借遼東之力,興山東之政,於長遠發展,大有裨益。”
李善長麵色凝重,緩緩說道:“楊大人,話雖如此,然遼東此前便已肩負對雲南幫扶之重任。雲南地處偏遠,百廢待興,遼東為助其發展,已投入諸多人力、物力。
如今自身精力有限,又如何還有餘力來幫助山東?總不能不顧雲南之發展,強行抽調人手,致使雲南新政半途而廢吧?”
楊憲神色從容,當即回應李善長:“李大人有所不知,山東與雲南底蘊差異甚大。山東久為膏腴之地,人文鼎盛,百姓聰慧且富有勞作經驗。
推行新政,不必如幫扶雲南那般,事事皆需從根基做起。
遼東隻需在關鍵之處加以引導,分享成功之法,山東官員與百姓定能融會貫通。
如此,遼東所費精力必然有限,卻能使山東新政順利推行,實乃可行之策。”
李善長輕輕搖頭,目光銳利地看向楊憲,又發問道:“楊大人,即便如你所言,山東底蘊有彆。但新政推行,牽一發而動全身,稍有差池,便生禍端。遼東派人幫扶,究竟要幫到何種程度,如何把控分寸?若幫扶過度,山東事事依賴遼東,失卻自主;若幫扶不足,新政難行,前功儘棄,這其中權衡,又當如何拿捏?”
楊憲不假思索,當即言道:“李大人既憂慮於此,那問問遼國公不就行了?遼國公久鎮遼東,對當地情形了若指掌,又深知新政推行之關鍵。他定能就遼東幫扶山東之事,給出妥善之法,於幫扶程度、分寸拿捏等事宜,亦必有良策。如此,諸多疑惑,不皆可解?”
李善長一時愣住,心中暗忖:“好家夥,竟要直接去找常孤雛!”
旋即,他皺著眉頭,一臉嚴肅道:“楊大人此言差矣,常孤雛身為遼國公,遼東政務千頭萬緒,皆需他定奪處置。
且遼東還肩負著幫扶雲南之重任,諸事繁雜,已然分身乏術。
怎可再讓其過多分心於山東之事?此舉實非明智,徒增常孤雛負擔,亦恐誤了遼東與雲南兩地事務。”
楊憲卻不慌不忙,神色篤定道:“李大人,話雖如此,可凡事不問問又怎麼能知道呢?常孤雛謀略深遠,於遼東諸事處置得當,或自有權衡之法。未問之前,便斷定其無法兼顧,似乎言之過早。問問也無妨,若他確無餘力,再另做打算不遲。”
朱元璋聞二人爭辯,略作思忖,遂開口道:“既如此,楊憲,你便親去遼東一趟。麵見遼國公,將山東之事與他細細說來,問清他意下如何,能否幫扶山東及如何幫扶。此去切要仔細,莫要誤了大事。”
此言一出,此事便算塵埃落定。
眾人皆知,山東新政改革之勢,已然如箭在弦,不可更改。
朝堂上下,目光皆聚焦於此,隻待楊憲從遼東歸來,再定後續諸事。
楊憲即刻躬身領命,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言罷,便匆匆退下,回轉府邸,著手準備起前往遼東的一應事宜。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