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獨尊儒術以來,學風漸偏。
一味崇儒,致使百家之長不得儘用。
朝堂上下,皆以儒論事,卻少了變通與務實。
長久如此,恰似弱國行事,沒了開拓奮進之勇,失了務實圖強的脊梁骨。
國家發展,需博采眾長,豈能動輒以儒家一家之規,束眾人之思,困國家之進?
言罷,朱雄英拂袖起身,大步邁出大本堂。
堂中眾人麵麵相覷,卻無一人敢出言阻攔,或發一言相勸,唯目送其離去,直至身影消失在眾人視線之中。
大本堂內此番種種情景,不過片刻,便經由錦衣衛之口,速速傳至朱元璋耳中。
朱元璋聽聞後,微微頷首,麵露讚賞之色,不禁讚道:“雄英這孩子,不愧是咱悉心教導之人,看事透徹,務實敢言,深知百姓疾苦與治國之要。
有此見識,方有大國氣象。”
言罷,眉頭微皺,眼中閃過一絲失望,提及朱允炆,語氣滿是貶損:“允炆卻一味守著那些陳舊章句,不知變通,不顧實際,隻知紙上談兵,如此迂腐,怎堪大任?身為皇家子孫,當以天下為己任,務實奮進,而非拘泥於空洞言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言罷,朱元璋轉頭對著一旁侍立的二虎:“二虎,你速去將雄英接到坤寧宮,咱要與他一同用膳。”
二虎領命,不敢有絲毫耽擱,疾步而去,一路快馬加鞭,不一會兒便趕到朱雄英所在之處,恭敬地傳達了朱元璋旨意,引著朱雄英匆匆往坤寧宮而去。
朱允炆自大本堂放學出來,恰瞧見朱雄英正被二虎領著往坤寧宮方向走去。
他的目光瞬間定在那二人身上,眼神中先是閃過一絲羨慕,緊接著羨慕化為嫉妒,最後恨意也悄然爬上眼眸。
隻見他緊攥著拳頭,指節泛白,嘴唇微微顫抖,心中暗自思忖:憑什麼他總能得皇祖父青睞,如今又被召去坤寧宮用膳。
自己苦讀儒家經典,一心以聖人之道為準則,卻為何得不到如此看重?
這般念頭在他心中翻湧,令他滿心憤懣,卻又隻能眼睜睜看著朱雄英漸行漸遠。
朱允炆滿心怨憤地回到東宮,徑直走向呂氏居所。
一見到呂氏,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委屈,眼眶泛紅,聲音帶著幾分哽咽道:“母親,今日孫兒瞧見皇祖父派人接雄英去坤寧宮用膳。孫兒日夜苦讀聖人經典,一心向學,為何皇祖父總是更看重他?孫兒究竟哪裡做得不如他?”
說著,淚水忍不住奪眶而出。
呂氏見兒子如此難過,心疼不已,趕忙拉他坐下,輕聲安撫:“兒啊,莫要如此傷心。你自是有你的好,隻是皇祖父看待事情的角度與你不同。
雄英或許更合他務實的性子,但你飽讀詩書,德行兼備,日後定有施展才華之處。
切不可因此事亂了心智,須得沉下心來,繼續努力才是。”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